当前位置:
市政府工作部门> 舟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市政府工作报告> 市政府工作报告>
索引号 001008009005001/2006-114289
组配分类 市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公室
生成日期 2006-03-0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06-03-03 来源:市政府办公室 访问次数: 字号:[ ]


 

关于舟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

——2006年2月21日在舟山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舟山市市长  郭剑彪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根据中共舟山市委四届九次全会精神,市政府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制定了《舟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请各位代表对报告和《纲要(草案)》进行审议,并请参加大会的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五”发展情况和2005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我们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省委“八八战略”,积极实施市委“六六决策”,理清思路,抢抓机遇,克难攻坚,开拓创新,全面超额完成了“十五”计划纲要提出的发展目标。“十五”末,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九五”末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4.6%,增长速度全省第一;人均生产总值26931元,在全省排名从第八位跃居第五位。财政总收入28.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8.2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1.5%和23.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24元,渔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190元,年均实际增长11.5%和10.9%。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0亿元,比“九五”时期增长1.8倍。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全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事业、人民生活水平、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跨上了一个新台阶。

海洋经济发展迅速。“十五”末,全市海洋经济总产出510亿元,年均增长20%。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工业总产值403.6亿元,其中临港工业产值250.8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5.8%和38.2%。船舶工业已形成110.9万吨造船能力,年产值从“九五”末的5.6亿元增加到58.1亿元,正在成为全国重要的修造船基地;水产加工业年产值达到131亿元,年均增长31.2%;石化工业开始实质性启动。港口物流增势迅猛,建成各类生产性泊位38座,港口货物吞吐量从3189万吨增加到9052万吨,海运业运力从69.6万载重吨增加到193万载重吨。海洋旅游不断提升,国内外游客接待量从459.7万人次增加到1001.7万人次,旅游收入从22.6亿元增加到61.4亿元。渔农产业稳步发展,实现渔农业总产值87.2亿元,年均增长3.2%,建成了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各12个,累计新增海水养殖面积3.9万亩,报废拆解渔船1703艘,引导渔民转产转业8682人。全市三次产业比例从26.6:29.6:43.8调整到14.3:39.5:46.2,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突出,第三产业加快发展,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临港工业、港口物流、海洋旅游和现代渔业等四大基地雏形形成。

城乡建设成效明显。编制完成了《舟山群岛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环杭州湾产业带—舟山产业区发展规划》等一批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累计完成投资230亿元。大陆连岛工程获得国家正式立项,组建了省、甬、舟三方共同参与的投资公司,岑港、响礁门、桃夭门三座大桥建成通车,金塘、西堠门二座大桥正在抓紧建设。完成了大陆引水一期和标准海塘工程等一批水利设施,蓄水能力达到1.35亿方,海水淡化和水资源循环利用取得明显进展。完成了舟山发电厂一期2号机组建设、嵊泗与大陆电力联网工程。钓浪等一大批围垦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已新增土地1万亩。建成了本岛至各经济大岛的“两小时交通圈”,构筑了本岛、主要大岛公路主干道网络,新建改建公路732公里,其中通村公路352公里,在全省率先完成通村公路等级化率和路面硬化率100%目标。每百人拥有移动电话61部、固定电话50部、互联网用户17户。累计投入城市建设资金41.2亿元,加快了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市行政中心迁入新城,新城建设有序推进,定海、普陀城区功能日益完善,舟山本岛南生活、北生产的城市框架基本形成,岱山、嵊泗两县城集聚功能进一步增强,全市城市化水平从56%提高到60%。商贸、餐饮、房地产等服务业快速发展。渔农村工作不断加强,连续三年全面实施了“暖人心、促发展”工程,建立了182个渔农村新社区。财政支渔农力度持续加大,累计投入各类资金14.5亿元。“大岛建、小岛迁、陆岛连”战略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万里清水河道”和“渔农民饮用水”等惠民工程稳步推进,渔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保障救助体系基本建立,制定完善了最低生活保障、贫困群体大病医疗救助、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和城镇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政策,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8万人,参加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3.7万人,渔农村“五保”对象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率分别达到93%和94.5%,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2万人,累计建设城镇经济适用房、廉租房3万平方米,帮扶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5万人次,渔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就业2.5万人次。新一轮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承包流转机制得到完善,渔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深化,全面免征农业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建立了审批办证服务中心,行政审批项目大幅减少。政务公开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不断加强。深化了市属事业单位、渔农村卫生、城镇医疗机构、农村信用社等改革。制定完善了扶持金塘、六横、衢山发展有关政策,促进三大岛快速发展。开放型经济迅速发展,地方外贸进出口总值从4.7亿美元增加到12.1亿美元,其中出口从4.1亿美元增加到10亿美元,出口国家和地区从82个增加到119个。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引进并建设了中远和常石船舶修造、马迹山矿砂和册子原油中转、金塘大浦口集装箱码头、岙山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六横煤电一体化等一批大项目,累计引进市外注册资本金54.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从5766万美元增加到9296万美元。口岸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开放面积从341平方公里增加到939平方公里。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扎实推进,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发展综合水平居全省前5位。累计实施省级以上各类科技项目516项,其中国家“863”计划项目8项,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3项,科研成果转化成效显著。高标准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两县两区全部通过了省“教育强县”考核,基本普及了十五年教育,浙江海洋学院发展到万人规模,组建了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南海实验学校、千荷实验学校,基本形成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较为完备的教育体系。新建了市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文化设施,基层文化建设成效显著,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民健身活动走在全国前列。新闻舆论工作不断加强。卫生基础设施有了新的改善,渔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实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主要健康指标全省领先。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名列全省前茅。资源和环境工作得到加强,生态市建设深入推进。组建了“平安支队”,建立健全了公共应急体系,社会治安群众满意率居全省第二位,平安舟山建设扎实推进。认真开展了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创建活动,支持国防建设,荣获了省级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宗教、民族、外事、侨务、对台、人防、审计、统计、法制、档案、气象、物价、史志、老龄、慈善等工作取得了新成绩,与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众团体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2005年,市政府在前四年工作的基础上,认真落实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精心谋划,真抓实干,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增长速度均居全省第一。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积极推进重点修造船项目的引进和建设,进一步拉长船舶配套产业链,20多个大型船舶项目顺利实施,船舶配件生产基地动工兴建。研究出台水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扶持政策,培育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帮助企业克服原料紧缺、贸易摩擦等困难,促进了水产行业持续发展。成立市石化项目前期工作领导小组,加大对石化行业大公司、大集团招商力度,和邦化工等项目先后开工,中化公司将我市确定为大型炼油厂的第一选址。积极推进宁波—舟山港的实质性工作,金塘大浦口集装箱码头建设项目启动,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正式投入运营,册子原油中转项目建成,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等项目进展顺利。积极实施港航联动,扩大运力规模,重点扶持大吨位散装船和特种船舶运输,加快舟山从海运大市向海运强市迈进的步伐。不断提升旅游发展水平,成功获得了首届世界佛教论坛承办权并积极做好筹备工作,加快推进旅游精品项目建设,加大旅游推介力度,办好旅游节庆活动,市旅游集散服务中心建成投入运行。大力推广效益农业、生态农业,进一步拓展远洋渔业作业区域,扎实推进现代渔业基地和渔港经济区建设。

积极推进创新开放。创建了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加大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力度,省船舶工业人才培训基地和省船舶设计研究中心正式挂牌;成功举办了国际海洋生物高科技论坛、海洋经济发展论坛,开展了“蓝色行动—院士(专家)进舟山”等活动,建立了院士(专家)顾问团,积极利用市外智力为我市经济发展服务。制定实施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和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备案暂行办法,制定新一轮扶持三大岛政策。进一步加强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和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加大了对国内外大企业、大项目的招商力度,成功主办了全省“山海协作工程”系列活动,积极参加浙东经济合作联席会议、赴韩日经贸招商、浙洽会和消博会等活动。舟山国际粮油集散加工中心项目被基本同意列入国家“十一五”粮食物流规划。口岸开放进一步扩大,开通了舟山至香港临时包机航线,金塘港区、沈家门港区等获准对外开放。继续深化效能建设,建立了招投标统一平台,机关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切实保障要素供给。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做好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积极争取了废转盐田复耕享受建设用地复垦的优惠政策,16个项目被列入省级以上重点项目,滩涂围垦顺利推进,标准厂房和多层厂房逐步推广,土地集约利用率进一步提高,确保了重点项目建设用地。进一步加强了水资源优化配置,编制实施了本岛供水一体化规划,着力推进大陆引水和海水淡化工程,一批水利工程进展顺利。舟山电厂扩建工程2×30万千瓦项目和220千伏与大陆联网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抓紧推进。全力做好舟山大陆连岛工程的各项配套工作,城乡交通更加便捷。加强银企合作,进一步扩大了从市外融资的规模,强化了对成长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工作。

努力统筹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推进,制定了舟山本岛及周边岛屿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新城建设步伐加快,各类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渔农村新社区建设积极推进,渔农村面貌有较大改善。生态市建设扎实开展,环境质量综合指标保持全省前列。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新建成一批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积极探索了捕捞渔民养老保障政策。着力推进渔农民转产转业工作,加强了与国内外著名航运企业联系,努力打响“舟山海员”品牌。深入实施教育、科技、卫生、体育“四个强市”战略,文化、广电、人口计生等工作全面推进。制订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明确了信访工作责任,加强了安全生产监管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现安全生产三项主要指标零增长,切实维护了社会稳定。

回顾过去,总结经验,“十五”期间之所以取得良好成绩,关键在于坚持科学发展,跳出舟山看舟山,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坚持发挥优势,抢抓发展机遇,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坚持优化环境,加强招商引资,显著增强发展活力;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统筹协调,努力建设和谐社会。这些经验是“十一五”加快发展的重要思想和工作基础,我们必须继续坚持和发扬。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自主创新能力比较弱,要素制约日益突出,粗放型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协调,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新渔农村建设的任务还很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奢侈浪费和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和单位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强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能的任务还比较艰巨。所有这些,都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很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台风、干旱等自然灾害带来的严峻考验,面对非典、禽流感等疫情带来的严重冲击,面对发展中要素制约、国际贸易壁垒等新问题,全市人民同心同德,振奋精神,扎实工作,促进了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在各个领域和岗位上辛勤劳动、作出贡献的全市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驻舟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向在舟部省属单位,向各民主党派及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其他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我市现代化建设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十一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一五”时期,经济全球化将不断加强,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资本和产业加速转移;国内经济社会正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海洋的地位和作用更加显著;长三角经济协作趋势日益明显,舟山的区位与优势将更加突出。纵观发展形势,舟山正面临跨越式发展的新机遇,正站在赶超沿海发达地区的新起点,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我们必须顺应大势,把握大局,奋发图强,争取更快更好的发展!

今后五年,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省委“八八战略”和市委“六六决策”,按照“争领先、打头阵、创特色、求实效”的总体要求,全面实施“以港兴市”战略,着力打造四大基地,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全力推进海洋经济强市、海洋文化名城和海上花园城市建设。

“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发展速度力争全省领先,经济社会发展达到全省中上水平。到201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要预期指标建议为:经济方面,到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50亿元,年均递增13%,力争600亿元,年均递增15%;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年均递增20%;财政总收入50亿元,年均递增12%;地方外贸进出口总值25亿美元,年均递增16%;海洋经济总产出超过10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200亿元,年均递增15%;万元GDP能耗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社会方面,到2010年,社会发展总体水平确保全省前5位,力争向前移位;全市城市化水平达到6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000元,年均递增10%,渔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100元,年均递增11%;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以内,双拥共建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先进行列,争创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

“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三大战略目标的重点内容是:

(一)打造海洋经济强市

海洋资源是舟山最大优势。“十一五”时期,要把海洋经济作为我市经济工作的战略重点和主攻方向,加快建设“四大基地”。

加快推进先进临港工业基地建设。紧紧抓住产业转移的战略机遇,规划产业布局,合理配置要素,加强招商引资,做大做强临港工业。船舶修造,促进形成以大企业为支撑的发展格局,努力延伸产业链,拓展船舶配件产业,办好船舶和船用商品交易市场,建成全国重要的船舶修造基地。水产品加工,进一步提高精深加工水平,着力打造省级以上知名品牌,创建若干个国家级水产品加工技术标准。加快水产品保税库建设,大力发展来(进)料加工,规避贸易壁垒,扩大出口市场,培育若干家具备较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集团化企业。临港化工,抓好项目规划,全力争取大型项目落户建设,支持一批中型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实现石化工业重大突破。依托港口引进大型电力项目。继续扶持海洋生物、海洋医药、纺织机械、塑料机械、汽车配件等产业,推进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形成一批有特色、有效益、有竞争力的重点企业。重视支持民营经济和渔农村家庭工业发展,营造工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加快推进现代港口物流基地建设。充分利用舟山独特的区位和港口优势,加快建设集装箱物流、能源中转储运、矿砂中转配送、煤炭加工配送、化工品储运、粮食储运等基地。积极参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大力推进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建设。加快港口物流设施建设,强化以集疏运和信息网络为重点的支撑体系。引导和支持海运企业做大规模,优化运力结构。加快发展运输、仓储、货代、流通等港口服务业,吸引国内外知名船公司,推动舟山物流业融入国际物流体系。加强航运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到“十一五”末,形成以深水港口为特色的世界级港口物流中心。

加快推进现代海洋休闲旅游基地建设。加强旅游资源开发,着力建设“十大旅游景区”,打造“六大特色精品”。提升和完善旅游集散服务中心功能,加强高星级酒店等配套项目建设,整合推出若干条覆盖全市的精品特色旅游线路,加快发展海岛饮食、商贸流通等服务业,提高旅游业的综合效益。加大对外推介力度,不断扩大“舟山群岛”的品牌效应,加强与重点中心城市的旅游合作,吸纳奥运会、世博会、休博会客源。进一步办好旅游文化节庆活动,提升水平,扩大效应。强化旅游产业的带动功能,大力促进旅游业与临港产业、渔农业、大桥建设等的融合互动。

加快推进现代渔业基地建设。加快渔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稳定近海渔业捕捞,拓展远洋渔业,建设全国最大的海洋捕捞和远洋渔业基地。以国家级中心渔港为依托,建设全国最大的现代化渔港经济区。继续推进水产品养殖优势产业带建设,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建设全国一流的特色海水养殖基地和海岛型休闲渔业基地。不断挖掘海洋渔业内涵,以水产品精深加工和交易市场为平台,建设全国最大的水产品加工贸易基地。坚持海洋开发和保护并重,建设全国一流的海洋生态修复示范基地。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支持扩大名优特农产品的种养规模,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二)打造海洋文化名城

海洋文化是舟山重要特色。舟山经济社会发展要保持竞争力,必须重视挖掘、继承和发展地方特色文化,加快建设海洋文化名城。

大力实施海洋文化工程。以“六大工程”为抓手,进一步繁荣舟山特色文化。实施市民文明素质工程,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提升市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实施海洋文化精品名品工程,提炼、创造一批具有海洋海岛特色的优秀文化艺术成果。实施海洋文化保护传承工程,挖掘历史传统文化,培育具有海岛特色的民间艺术项目。实施海洋文化节庆会展工程,做活做精各类节庆活动,大力发展节庆会展文化产业,培育一批具有海洋文化特色和市场竞争优势的旅游观光型文化产业区块。实施海洋文化传播工程,加强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文化传播媒体的建设和发展,扩大海洋文化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实施海洋文化阵地工程,努力增加文化阵地覆盖面、文化资源利用率和文化科技含量,增强文化服务能力。

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加大政府对科技的投入力度,加快海洋科技开发和研究,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积极培育技术市场,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和技术研发应用支撑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推广。加快人才资源开发,抓紧培养和引进各类专业人才、实用技术人才。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推进科普工作。加强素质教育,加大教育投入,增强教育发展的支撑能力。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平等,争取基础教育均衡化水平全省领先。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争取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保持11的比例,建成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基地和专业技能人才培养输送基地。支持办好浙江海洋学院和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

加快发展卫生和体育事业。调整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建设一批公共医疗卫生设施,改善渔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新型渔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实施渔农民健康工程。基本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健全公共卫生监督预防应急体系,加强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渔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社区卫生服务,提高公共卫生安全应急反应能力。积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推进全民健身工程,大力发展竞技体育,加大对体育产业的扶持力度,促进体育市场有序发展。重视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提高人口素质。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思想道德建设。以先进的理论教育群众,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全面提高市民素质。深入持久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广泛开展文明城市、文明行业、文明社区和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城乡文明程度。加大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进一步做好“双拥”工作,开创军民共建新局面。

(三)打造海上花园城市

海上花园城市是和谐社会的有形载体。“十一五”期间,舟山要着力建设富饶、美丽、平安、可持续发展的海上花园城市。

推进新渔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新渔农村建设这项重大历史任务,加快渔农村小康社区建设,大力实施六大工程,逐步在渔农村新社区实行城市社区管理模式,推动城乡社区管理一体化,促进城乡就业、社会保障并轨。公共财政向渔农村倾斜,确保每年投入增长高于上年财政支出增幅。加快渔农村道路、供水、用电、通信、垃圾处理等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渔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完善渔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渔农村社会事业。加强渔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推进渔农民转产转业。采取综合措施,建立健全渔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十一五”末,基本形成经济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环境优美、社会和谐、体制创新的渔农村新面貌。

推进城镇化建设。全面实施“中心城区现代化、本岛城乡一体化、主要大岛城镇化”战略。以现代理念制定城市规划,以海岛特点塑造新城特色,加快新城建设,完善定海、普陀城区功能,尽快使新城、定海、普陀三组团形成联系紧密、各具特色的一体化中心城区。大力支持高亭、菜园两个县城和金塘、六横、衢山三大岛及万人以上经济大岛的集镇建设,增强集聚功能,提高城镇品位。打破城乡分割的传统体制,促进各种要素的合理流动和融合。以交通、水利、能源、信息四大基础网络为支撑,建设布局合理、功能齐全、适度超前、全面接轨大陆的综合基础设施一体化网络。

推进“平安舟山”建设。切实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努力建设“法治舟山”,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深入开展普法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法律素养。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和社会丑恶现象,净化社会环境。加强执法监督,维护司法公正。切实加强信访工作,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加强各类预案编制,完善灾害预警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完善社会救助机制,基本建成分层分类救助体系,维护社会稳定。

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全面组织实施生态市建设规划,创建具有海洋生态和海岛特色的国家级生态城市。改善生态环境,新建一批城乡生态工程。采取有力措施抓好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依法加强对水、土地、岸线等各类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划定并保护建设一批生态小岛、生态敏感区和自然保护区,促进群岛特有的自然环境丰富性和生物多样性。抓好国土开发与整治,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加大环保基础设施投入,加强对各类污染的综合治理。通过全面推进生态市建设,促进市域生态环境向净化、绿化、美化和充分体现地域特色的生态景观演变,营造海上绿色家园。

“十一五”期间,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市、海洋文化名城和海上花园城市,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眼城乡统筹发展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突出加快发展主题,加强体制保障,努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舟山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把科技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把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和提高区域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加大“科技兴海”力度,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构筑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全面提升科技综合实力。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审批效率。推进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深化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体制改革,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源发展社会事业。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培育资本市场。完善就业服务、收入分配调节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加快扩大开放。继续争取扩大开放区域,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主攻大集团、大企业、大产业、大项目,扩大引资规模,提高引资质量。加强和周边地区的经济互动合作,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优化调整出口商品和出口市场结构,实施外贸多元化战略,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出口企业和品牌。继续推动劳务输出,加强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

三、2006年的主要工作

今年的工作要按照市委“抓根本、强基础、重创新、求实效”的总体要求,坚持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线,培育特色产业,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改革创新,优化发展环境,确保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议2006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313亿元,增长13%以上;工业总产值500亿元,增长24%;渔农业总产值87.2亿元,与上年持平;地方外贸进出口总值15亿美元,增长24%;港口吞吐量1.1亿吨,增长21.5%;旅游接待人数1120万人次,增长12%,旅游总收入70亿元,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亿元,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亿元,增长10%;地方财政收入21亿元,增长15%;新增城乡就业岗位1.6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渔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

一是狠抓海洋产业发展。确保经济增长速度在全省保持领先水平,以项目为抓手,大力培育特色产业,加快扩张3×3重点产业规模。支持中远船舶修造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建设和投产,实施《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制订出台促进船配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我市造船整体水平明显提高。积极促进水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加大对产品研发和市场开发的支持力度,加快培育水产龙头企业,开展地理标志申请注册工作,打响舟山水产品牌,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和技术壁垒,提升舟山水产品出口竞争力。坚持科学论证,加快编制舟山石化工业园区规划;加强与中化公司联系,努力争取国家支持,积极推进和邦化工等项目建设,力促已达成投资意向的石化项目落户。继续加快粮油、木材等大宗货物加工业发展,支持机械、纺织、化纤、汽配、玩具等有较强竞争力的传统产业做大做强。加快推进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实质性工作。充分发挥好现有港口生产能力,力促册子原油中转码头当年达到设计吞吐能力,进一步挖掘岙山石油中转、老塘山二期等主要作业点的潜力;力争舟山液体化工品中转、六横煤炭中转码头、中奥能源六横PX储运等大项目年内开工,加快国际粮油集散加工中心、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马迹山矿砂中转二期等项目建设进度;加快推进虾峙门航道疏浚、条帚门航道开发、佛渡锚地开辟、马岙港区航道整治等工作。继续实施海运业扶持政策,引导大企业对“小、散、弱”企业重组兼并合营,鼓励企业开拓新的运输市场,强化江海联运,提高竞争力。高起点编制全市海洋旅游产业总体规划及十大旅游区的概念性规划,整合十大旅游景区资源。办好首届世界佛教论坛,扩大旅游节庆活动的效应。加快推进高星级酒店、海钓游艇等精品项目建设;加大旅游促销力度,推动入境旅游发展。保护和合理利用海洋渔业资源,逐步优化国内捕捞,积极稳妥发展远洋渔业;以特色优势产品养殖产业带为重点,继续加快养殖塘标准化改造,推进水产养殖种苗工程;扶持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和渔港经济区建设。以精细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和品牌农业为重点,发展海岛特色农业。实施“彩化”工程,重点抓好生态公益林和重点区域绿化等工作。

二是推进新渔农村建设。大力推进渔农村小康社区建设,确定一批渔农村新社区作为试点,建成比较成熟的示范样本。进一步巩固“暖促”成果,建立长效机制。积极开展渔农民就业技能培训,努力完成培训渔农村富余劳动力1万名、帮助1万名渔农民实现就业的任务。完善“以奖代保”制度,进一步提高渔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筹资额度和参保率。积极探索捕捞渔民基本养老保障政策,努力提高渔农民生活水平。认真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大渔农村危房改造力度,进一步完善贫困群体医疗救助办法,提高渔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质量,基本实现每一个困难家庭有单位或个人实施结对帮扶的目标,切实保障贫困群体的基本生活。加强村镇规划,加大渔农村的交通、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道路硬化、渔农民饮用水、河道整治等工程,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渔农村延伸。加大村庄示范整治力度,对有条件的区域实行整岛环境整治。实施一批排污、改厕和垃圾集中处理工程,改善渔农民生产生活环境。

三是增强区域发展活力。加大扶持引导力度,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加强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集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加快组建省海洋科技开发研究院,抓好舟山海洋科技创业园、人才公寓、普陀海洋高科技园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海洋生物工程实验室建设,加快培育水产品精深加工、水产养殖和船舶修造等省级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大力实施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积极开发和推广渔农业种养实用新技术。加快建立科技人才培养机制,重点培养海洋经济类人才,加强高级技工队伍建设,逐步建立科技创新人才资助机制。全面实施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管理办法,积极推进代建制,实行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制、备案制;创新融资手段,积极推动企业上市,拓展市外融资渠道;加快人事、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的社会事业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城乡劳动就业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乡镇改革、渔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等城乡管理体制配套改革。努力扩大对外开放,加大接轨上海、对接宁波、融入长三角的力度,积极推进以港口、产业对接为重点的区域合作;充分借助“海外·浙江周”、“山海协作”工程等有效平台,深入开展经贸合作活动,不断拓展区域合作领域。扎实做好本岛北部部分区域等口岸开放工作。强化招商引资举措,注重招商选资,重点引进国内外大集团、大企业和大项目,抓好引进项目的资金到位率。高度重视发展开放型经济,继续大力实施出口产品结构优化战略和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加快保税库、水产物流中心建设。

四是优化加快发展环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推进舟山大陆连岛工程建设,完成年度投资25亿元。积极做好六横至宁波、岱山至本岛大桥建设的前期工作。加强公路建设,完成长峙至岙山、临城至螺门公路70%的工程量,完成北部沿海大通道工程的前期工作。加强水源工程和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基本完成舟山大陆引水二期工程前期工作,全面完成展茅平地水库工程建设,建成新城水厂一期、虹桥水库至城北水厂输水管线工程,积极推进偏远岛屿海水淡化工程。支持六横煤电一体化项目开工建设,完成舟山电厂扩建项目立项预审工作,开工建设舟山至宁波220千伏联网工程,推进衢山风力发电项目建设。全面开展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推进土地开发整理,继续实施好钓浪等一批重点围垦项目。加大新城市政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服务业网络布点,完善新城教育、卫生等公共设施。大力发展城市公交事业。加大旧城改造力度,加强“马路市场”整治,完成定海沿港东路景观、沈家门海中洲隧道拓宽和高亭、菜园城区供水管网改造等工程。大力推进生态市建设,加快新城污水处理和城区生活垃圾处置工程建设,完成岱山、嵊泗污水处理工程年度建设任务,继续抓好重点污染企业、重要区域环境整治工作。推进企业实行清洁生产,广泛开展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活动,努力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五是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大力推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城乡学校共同体及寄宿制学校建设,实施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建立健全幼儿教育质量体系和管理监督体系。加强重点专业建设,筹建船舶修造实训基地。认真贯彻《舟山市加快海洋文化名城建设决定》,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加强基层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基层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推进舟山海洋文化艺术中心、舟山海洋体育健身中心和定海体育健身中心建设。推进卫生医疗体制改革,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整合本岛医疗卫生资源,完善舟山群岛渔农民流动医院和惠民医院长效服务机制。实施社区健康促进工程和农民健康工程,全面推进渔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完成市中医骨伤科联合医院大楼工程并投入使用,完成市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建设项目主体工程。进一步深化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切实做好人口工作。深入开展城乡爱国卫生运动,不断提高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水平,完成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申报工作。全面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实施文明创建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

六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切实提高治安防控和预防犯罪能力,依法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活动。加强对外来人口的服务和管理,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深化平安创建各项活动。加强监管调控,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改进征地工作,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切实维护社会公共安全,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高度重视渔业生产、海上交通运输和消防安全,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督,全面落实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责任制,努力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完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舟山医院呼吸道传染病门诊建设,建立市急救指挥中心,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加强对高致病性禽流感、艾滋病等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切实做好“三防”工作,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完善病险水库、海塘除险加固,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和工作体系,引导全社会增强防灾救灾意识,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七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贯彻落实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健全科学民主决策,全面推行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以“五五普法”为重点,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全面贯彻实施《公务员法》,提高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能力和全民法律素养。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资源配置、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认真抓好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事项目。完善部门预算等财政体制改革,切实抓好国有资产、国有企业和政府性投资项目监督管理。提高社会自治能力,充分发挥社会团体、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的作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许可,实行联合审批制,进一步简化程序、减少环节、提高效率。强化政务公开,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加强行政效能监督,巩固和扩大机关效能建设成果。加强招投标统一平台建设,进一步推进廉政建设,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反对浪费,厉行节约,真正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十一五”规划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美好前景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在中共舟山市委的领导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依靠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为把我市建设成为海洋经济强市、海洋文化名城和海上花园城市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