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舟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规划计划>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索引号 A3011/2016-140235
组配分类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发布机构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生成日期 2016-03-3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舟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发布日期:2016-03-30 来源:中国舟山门户网站 访问次数: 字号:[ ]

 

舟山市人民政府

2016年3

目 

 

一、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发展目标. 1

(一)发展基础. 1

(二)指导思想. 8

(三)基本要求. 10

(四)发展目标. 11

、建设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加快打造国际物流枢纽岛. 16

(一)完善大宗商品及集装箱中转运输体系. 16

(二)打造大宗商品储备加工交易基地. 18

(三)提升现代航运服务功能. 19

三、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着力打造对外开放门户岛. 21

(一)谋划建设舟山自由贸易试验区. 21

(二)加快建设舟山港综合保税区. 21

(三)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22

(四)加强对内开放和区域合作. 22

四、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全面打造海洋产业集聚岛. 24

(一)重点推进四大千亿产业. 24

(二)提升发展若干百亿产业. 26

(三)加快培育新兴产业. 28

(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29

五、坚持生产生活生态联动,精心打造国际生态休闲岛. 30

(一)大力推动低碳循环发展. 30

(二)强化海洋海岛生态环境保护. 31

(三)建设海岛休闲旅游目的地. 34

六、推进千岛协调发展,整体打造海上花园城. 37

(一)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 38

(二)强化花园城形态设计和品质提升. 39

(三)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 41

(四)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42

七、坚持陆海统筹联动,完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 44

(一)加快构建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44

(二)完善能源保障网. 46

(三)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 47

(四)形成“保障充裕”的围垦土地供应能力. 48

(五)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48

(六)完善防灾减灾网. 49

八、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增强新区发展活力. 51

(一)推进海洋科技创新. 51

(二)构筑海洋创新创业人才高地. 54

(三)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55

(四)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58

九、共享新区发展成果,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59

(一)推进海洋文化名城建设. 59

(二)优化发展教育事业. 61

(三)拓展就业创业门路. 62

(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63

(五)提升群众健康水平. 64

(六)深化平安舟山建设. 65

(七)强化社会基层治理. 66

十、实施保障. 68

(一)坚持党的核心领导作用. 68

(二)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68

(三)形成凝心聚力的良好氛围. 68

(四)完善规划实施机制. 69 

舟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舟山市委关于制定舟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市委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充分体现人民意愿,是未来五年推进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一、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发展目标

(一)发展基础

“十二五”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实施省委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实施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全市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完成了新区发展“打基础、重谋划、增后劲”的阶段性任务。一是战略地位明显提升。舟山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务院同意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批复新区发展规划,建立新区部省际联席会议制度。省委、省政府设立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出台推进新区建设若干意见,实施新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下放多批省级经济管理事项和权限。新区建设框架初步拉开,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绿色石化基地、中国(浙江)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等重大功能性平台工程落户。二是综合实力稳步提升。2015年,全市GDP达到1095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以下简称年均增长)9.9%,增速位居全省首位。人均GDP(按常住人口计算)超1.5万美元。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12.7亿元。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47亿元。三是海洋经济提质增效。全市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8%,快于GDP 1.9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到70.0%,比2010年提高2个百分点。舟山港域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3.79亿吨,金塘大浦口集装箱码头开港运营,7家企业进入全国造船行业“白名单”,成功举办国际海岛旅游大会,国际邮轮港正式开港,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四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实施“三强三优”新区行政体制创新,设立五个经济功能区,市政府工作部门、市级事业单位分别精简26.5%和32.1%。“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成效良好,“大市场”监管、陆上综合执法、海上综合执法等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基本完成渔农村股改任务,“一综多专”国有投融资体系初步建立。舟山港综合保税区获批并封关运作,保税燃料油供应中心取得突破,老塘山港区成为全国首批进口粮食指定口岸。五是城乡统筹加快推进。2015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6.9%,比2010年提高3.3个百分点。城乡统筹发展水平位居全省前列。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71.74平方公里,组团式城市形态初具雏形,主城区市政配套设施和综合商务功能不断完善,旧城有机更新步伐加快。六横、金塘等小城市和一批中心镇加快发展,累计建成美丽海岛精品(特色)社区(村)89个,在全省率先实现美丽乡村创建全域化。六是海洋生态文明加快建设。成功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减排等指标顺利完成省下达任务,空气质量保持全国领先。“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交通治堵”、舟山渔场修复暨“一打三整治”行动等扎实推进。七是社会民生持续改善。城镇居民和渔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4845元和25903元,城乡收入比由2010年的1.84:1缩小到1.73:1。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显著提高。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法治舟山、平安舟山建设有效推进,连续荣膺“双拥模范城”。广电、新闻出版、档案、史志、文物和非遗产保护等事业全面发展,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作用进一步发挥,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儿童、老龄、红十字、慈善和残疾人事业等取得新成绩。

在肯定我市“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总体良好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诸多问题和不足。一是部分重要指标未能完成规划目标。《纲要》设置的37项指标,大部分都达到或超过了规划目标要求,特别是社会民生、节能减排等指标完成情况较好,但GDP、规上工业总产值、财政总收入、外贸进出口总额、港口货物吞吐量、海洋生产总值、R&D经费支出相当于GDP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等8项指标未能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分析其原因:客观上是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国内进入新常态,经济运行总体呈现下行态势,国内外宏观环境对我市影响较大;主观上则是“十二五”期间我们主动抢抓新区获批机遇、化解长期以来积累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的力度还不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力度还不够,招引和推动一批重大项目建设的力度还不够,吸引集聚科技人才、加快创新发展的力度还不够。二是面临传统产业衰减和新兴产业不足的断层挑战。受到全球贸易增速长期保持较低水平影响,我市船舶修造、港航物流等主导产业下行压力较大,而新兴产业培育和重大项目引进落地进度较慢,尚未能形成可持续的新经济增长点。三是投资结构性矛盾和后劲不足问题依然突出。以政府性投入为主的基础设施投资比重较高,产业投资后继乏力问题突出,房地产开发投资受到高库存影响下行压力明显。虽然新区获批以来招商引资总体形势较好,但引进落地的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性强的高端项目不多。四是社会民生保障和改善还有诸多不足。财政收入增速减缓与财政支出刚性增加之间的矛盾凸显,城乡居民持续快速增长的基础尚不稳固,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与群众要求还有不少距离。这些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在“十三五”发展中予以解决。

 

专栏1  舟山“十二五”发展主要亮点 


专栏2  舟山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分类

指标名称

指标

属性

单位

2010

基数

“十二五”规划目标

实际完成情况

完成情况

评价

2015年目标

年均(%

2015年实际

年均(%

GDP

预期性

亿元

645.1

1200以上

12

1095

9.9

未完成

人均GDP

预期性

万元

5.84

10

9.53

基本完成

财政总收入

预期性

亿元

98.53

170

12

159.6

10.1

未完成

地方财政收入

预期性

亿元

61.04

110

12

112.7

13.1

完成

固定资产投资

预期性

亿元

402.7

3500

(五年累计)

五年累计3947亿

23.3

超额完成

外贸进出口总额

预期性

亿美元

107.3

190

12

117.0

1.7

未完成

规上工业总产值

预期性

亿元

989.1

2400

20

1681.9

11.2

未完成

港口货物吞吐量

预期性

亿吨

2.21

4

12.5

3.79

11.4

未完成

旅游接待人数

预期性

万人次

2139

3500

10

3876.2

12.6

超额完成

旅游总收入

预期性

亿元

201.2

315

10

552.2

14.2

超额完成

海洋经济总产出

预期性

亿元

1436

2600

2653

13.2

完成

海洋生产总值

预期性

亿元

431

860

766

11.8

未完成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预期性

%

45.1

46,力争48

48.4

--

完成

R&D经费支出相当于GDP比重

预期性

%

1.22

1.8,力争2.0

1.50

--

未完成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预期性

%

63.6

68

66.9

--

未完成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预期性

26242

10

44845

10.7

完成

渔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预期性

14265

11

25903

12.0

完成

新增城镇就业人数

约束性

40000

(五年累计)

五年累计57160

--

完成

渔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

约束性

25000

(五年累计)

五年累计22465

--

基本完成

城镇登记失业率

预期性

%

2.9

4以内

2.91

--

达到要求

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

预期性

13

14.5

14.6

--

达到要求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预期性

%

52.37

58以上

63.83

--

达到要求

城镇职工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约束性

万人

63.08

64以上

72.1

--

达到要求

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约束性

万人

41.78

43以上

95.69

--

达到要求

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约束性

6000

(累计完成)

五年累计建成26608

--

超额完成

人口自然增长率

约束性

2以内

年均-0.45

--

达到要求

人均期望寿命

预期性

78.21

79

79.8

--

达到要求

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约束性

人/亿元

0.2

0.17

0.092

--

达到要求

 

单位GDP能耗

约束性

吨标准煤/万元

 

累计下降15%

 

五年累计下降16%

--

达到要求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约束性

立方米/万元

22

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16.1

--

达到要求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

约束性

吨/万元

 

省下达

符合省要求

 

达到要求

化学需氧量

约束性

万吨

1.95

累计削减9.5%

五年累计削减13%

--

达到要求

氨氮排放量

约束性

万吨

0.23

累计削减12.1%

五年累计削减12.3%

--

达到要求

二氧化硫排放量

约束性

万吨

1.63

累计削减10.0%

五年累计削减15%

--

达到要求

氮氧化物排放量

约束性

万吨

1.98

累计削减4.6%

五年累计削减9.66%

--

达到要求

耕地保有量

约束性

万亩

 

符合国家、省要求

36.2

--

达到要求

林木蓄积量

约束性

万立方米

75

90

90

 

达到要求

     注:(1)GDP、海洋生产总值、海洋经济总产出增速按可比价计算;(2)自2013年起,城乡居民收入、地方财政收入、旅游总收入等指标名称及统计口径发生变化,“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速实行分段计算;(3)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指标调整为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包括职工和城乡居民);(4)R&D经费支出相当于GDP比重、人均期望寿命、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减排等指标2015年数据为预计数,。

 

未来五年,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总体形势可能略好于“十二五”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调整蓄势待发,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但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依然存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从国内看,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改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面对新形势、新环境,舟山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舟山凭借独特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新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在保障国家战略安全和经济安全方面大有作为,在“海洋强国”战略实施中大有作为,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大有作为,在推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大有作为。但同时,也必须主动化解“小马拉大车”、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缺乏引领性大项目、科技人才短缺等困难问题。

综合判断,“十三五”时期新区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负重奋进、创新突破,必须把握大势大局,契合国家战略,增强大局意识、使命意识、忧患意识,必须拉高标杆、克难攻坚,努力开创新区跨越式发展的新局面。

(二)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八八战略”为总纲,以发展海洋经济为主攻方向,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一以贯之落实新区发展规划,以创新驱动、开放带动、改革推动为核心,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为落脚点,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新区跨越式发展。

——推进新区“十三五”发展,必须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五大发展理念是指导新区发展的行动指南,“八八战略”是全面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总路径。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大统筹协调发展力度,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集中力量办好既该干又能干成的大事,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推动发展迈上新台阶。

——推进新区“十三五”发展,必须以海洋经济为主攻方向。积极探索海洋经济科学发展新路径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舟山群岛新区光荣而艰巨的使命。要按照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拓展蓝色经济空间”要求,在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中发挥核心区作用,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提高海洋经济的综合实力,加快成为我省海洋经济开放水平最高、增长质量最好、产业结构最优、发展潜力最大的先导区,成为我国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建设海洋强国的示范区。

——推进新区“十三五”发展,必须以贯彻落实好新区发展规划为基础。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从国家层面明确了新区建设内容,具有法定效力。必须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保持工作稳定性和连续性。同时要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要求,提高工作系统性和创造性,确保新区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定位落到实处。

(三)基本要求

从新区实际出发,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把中央五大发展理念具体化,推动省委一系列决策部署在舟山生动实践,要把握以下要求:

1、坚持先行先试。先行先试是新区发展的强大动力,先行先试的本质在于创新。要坚持发展创新,推进产业、空间、科技、文化等各领域的创新。要坚持开放创新,以谋划建设舟山自由贸易试验区为突破口,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内对外开放。要坚持制度创新,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释放改革红利和发展潜能的制度体系。要坚持科技创新,实施人才引领战略,发挥科技、人才在新区创新发展中的先导作用。

2、坚持产业支撑。着力培育支撑新区未来发展的海洋经济大产业是新区建设的核心任务。要推进海洋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四岛一城一中心”为平台和载体,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投资有效性,加快培育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坚持创新驱动、龙头引领、链式发展,深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集群化、高端化、特色化、智能化发展,培育若干个优势明显、国内领先的海洋产业集群。

3、坚持生态优先。绿色生态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要把舟山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新区发展的生命线和核心竞争力,牢牢把住绿色生态红线,提高产业发展和项目准入的生态门槛,呵护生态品牌,放大生态优势,发展“美丽经济”,打开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通道,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促进人海和谐、绿色发展。

4、坚持千岛共荣。多姿多彩的千岛既是舟山海上花园城的空间形态,也是百万军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幸福家园。要坚持协调发展、共享发展的理念,以“群岛一盘棋、共筑花园城”的思路,推进陆海联动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形成群岛浑然一体、功能科学配置的空间格局和城镇布局,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使发展成果更均衡、更实在地惠及百姓,增强群众获得感。

5、坚持军民融合。军民融合发展是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也是舟山群岛新区发挥优势、抢抓机遇、大有可为、为国贡献的重要工作。要科学统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双重发展,积极争创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以重点领域融合为突破口,强化规划引领,优化资源配置,配套制度机制,加快构建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四)发展目标

今后五年,要学习借鉴新加坡等国际城市,对标追赶国内先进发达特区、新区,实现发展新跨越,建设魅力新舟山。具体目标是:

——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新区发展跑出加速度,到2020年,全市GDP达到180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人均GDP超过14万元。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300亿元,年均增长12%,占GDP的比重达到7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65亿元,年均增长8%。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8500亿元,年均增长15%。规上工业增加值达到650亿元,年均增长13.5%以上。区域创新活力大幅提升,R&D经费支出相当于GDP比重提高到1.8%,力争达到2.0%。单位土地产出率和全社会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

——“四岛一城一中心”展现新气象。“四岛一城一中心”基本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新区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切实增强。国际物流岛建设全面提速,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基本建成通江达海、功能健全、服务高效的现代化江海联运服务体系,大宗商品储运中转加工交易中心区域影响力日益加深,到2020年,舟山港域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6亿吨。对外开放门户岛建设取得突破,舟山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并初见成效。海洋产业集聚岛建设彰显实力,形成绿色石化、船舶与海工装备、港贸物流、海洋旅游四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现代航空产业、海洋电子信息、水产品精深加工、远洋渔业等若干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国际生态休闲岛建设扎实推进,舟山的天更蓝、岛更美、水更清,海岛旅游度假胜地和佛教文化旅游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清洁排放,黑臭河和地表劣V类水质全面清除,清洁海域面积继续提升,森林覆盖率进一步提高,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全国领先,生态文明建设主要指标走在全国前列。海上花园城更具魅力,城市功能明显增强更加完善,中心城区现代化、千岛城镇特色化、美丽乡村全域化水平明显提高,率先实现舟山本岛城乡发展一体化。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

——人民生活迈上新台阶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普遍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广大群众普遍享受到品质优良的人居环境、便捷舒适的海岛基础设施、均衡优质的公共服务产品、高效专业的创业就业平台,形成劳有多得、学有优教、病有良医、住有宜居、老有赡养、贫有帮扶的良好局面,社会民生发展主要指标位居全省前列。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普遍显著提升提高,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舟山精神广泛弘扬,人民群众对新区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明显增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舟山海洋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到2020年,城镇和渔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69000元、40500元,年均分别增长9%和9.5%左右。五年新增城镇就业4.5万人。

——社会治理达到新水准。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进展,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地方立法工作开局良好,基层依法治理机制不断完善,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平安舟山建设不断深化,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率位居全国前列。

专栏3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类别

指标名称

2015

“十三五”目标

备注

2020

年均增长(%

经济发展

GDP(亿元)

1095

1800

10以上

预期性

人均GDP(万元)

9.53

14

预期性

海洋生产总值(亿元)

766

1300

12

预期性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112.7

165

8

预期性

城镇化率(常住人口,%

66.9

70以上

预期性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1134.8

五年累计超8500

15

预期性

规上工业增加值(亿元)

347.3

650

13.5以上

预期性

港口货物吞吐量(亿吨)

3.79

6

10

预期性

旅游总收入(亿元)

552.2

1100

15

预期性

创新驱动

R&D经费支出相当于GDP比重(%)

1.5

1.8,力争2.0

预期性

发明专利授权量(项)

406

800

预期性

互联网普及率(%

60

80

预期性

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14.7

18

预期性

资源环境

单位GDP能耗降低(%)

省下达

约束性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省下达

约束性

万元GDP耗地量(平方米)

 

24

约束性

单位GDP用水量降低(%)

省下达

约束性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省下达

约束性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省下达

约束性

PM2.5年平均浓度(微克/立方米)

30

30

约束性

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

90.8

95

约束性

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

100

100

约束性

森林覆盖率(%

50

51

约束性

社会民生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44845

69000

9

预期性

渔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25903

40500

9.5

预期性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1.2

五年累计4.5

约束性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63.83

65

预期性

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套)

五年累计30000

约束性

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2.9

3.3

预期性

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张)

40

50

预期性

人均期望寿命(年)

79.8

80.5

预期性

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0.092

0.07以内

约束性

注:GDP、海洋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绝对值按2020年当年价格预测,增速按可比价格计算。

 

、建设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加快打造国际物流枢纽岛

着力构建国际一流的江海联运综合枢纽港,打造国家重要的大宗商品储备加工交易基地,培育国际一流的江海联运航运服务基地,创建我国港口一体化改革发展示范区,大力发展现代港航产业集群,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起到画龙点睛的战略支撑作用。

(一)完善大宗商品及集装箱中转运输体系

发挥深水岸线资源优势,优化港口和岸线资源配置,有序建设一批铁矿石、石油及制品、煤炭、粮食、集装箱等泊位,增强大宗散货和集装箱的海运接卸能力。加强与长江航道、沿江港口建设时序和标准的衔接协调,提高港口资源利用效率。打造运转高效的综合集疏运体系,加强船型标准与航道、港口的衔接配套,有效衔接一二程运输,统筹干支线运输发展,加快发展多式联运,完善港口与铁路、公路、内河水运、管道等衔接机制,推动口岸通关便利化,加快构建辐射中西部、对接海内外、以“水水中转”为特色的便捷、安全、高效的江海联运综合枢纽。到2020年,新增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0个,全市万吨级以上泊位总数达到80个以上。

1、铁矿石运输系统。以接卸外贸进口铁矿石为主,重点建设衢山鼠浪湖、嵊泗马迹山等中转泊位,形成铁矿石江海联运中转运输系统。到2020年,新增万吨级以上铁矿石泊位2个,新增年吞吐能力2600万吨,总设计吞吐能力达到1.26亿吨。

2、石油及制品运输系统。以接卸外贸进口原油及燃料油为主,兼顾成品油运输,在册子、岙山、外钓、大长涂、黄泽山等港区集中布局大型专业化原油及燃料油泊位,在六横、小洋山、大长涂、马岙等港区集中布局成品油、液体化工品泊位。结合绿色石化基地建设,在大小鱼山布局成品油、液体化工品码头。到2020年,新增万吨级以上油品泊位7个,新增年设计吞吐能力7400万吨,总设计吞吐能力达到2.35亿吨。

3、煤炭运输系统。以直达运输和长江沿线转运为主,在六横港区集中布局公共煤炭运输码头,形成煤炭江海联运中转运输系统。配套绿色石化基地建设,在大小鱼山布局煤炭接卸码头。配套舟山本地用煤需求,建设舟山电厂三期配套码头。到2020年,新增万吨级以上煤炭泊位3个,新增年设计吞吐能力1210万吨,总设计吞吐能力达到5200万吨。

4、粮食运输系统。以接卸外贸进口粮食为主,优化调整岑港港区进口粮食接卸码头及仓储设施布局,满足江海联运和临港粮油加工企业生产需求。到2020年,新增2个5000吨级散粮出口泊位,新增年设计吞吐能力160万吨,总设计吞吐能力达到3500万吨。

5、LNG运输系统。加快推进新奥液化天然气(LNG)接收及加注站配套码头建设。到2020年,新增LNG专用泊位5个(其中万吨级LNG专用泊位3个),新增年设计吞吐能力950万吨。

6、集装箱运输系统。以远、近洋航线为主,同时拓展内支线及内贸航线,在金塘等港区集中布局集装箱专业化泊位,加快建设小洋山北侧集装箱运输布点内支线泊位,继续推进金塘大浦口集装箱码头二阶段工程建设,加快推进金塘上岙集装箱码头工程,形成集装箱江海、陆海运输系统。到2020年,新增6个集装箱泊位,其中内支线泊位3个,新增年设计吞吐能力270万TEU,总设计吞吐能力达到400万TEU。

 

专栏4  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十三五”重大项目

 (二)打造大宗商品储备加工交易基地

服务国家经济安全战略需求,坚持国家储备与商业储备并举,扩大大宗商品储备规模,推进大宗商品加工基地建设,提高国家战略物资安全保障能力。推进岙山、大长涂、黄泽山等油品储备基地建设,建设衢山鼠浪湖、马迹山等铁矿石储运基地。建设舟山国际粮油产业园区,扩建储备仓库、完善监管设施,有序扩大粮油储备规模、种类,建设粮油交易基地,提升粮油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能力。适时规划建设一批钢材、有色金属、煤炭、木材等储运基地。结合优质农产品进口,建设我国重要的现代农产品加工基地。推进国家级大宗商品交易服务平台建设,创新交易品种和交易模式,探索发展期货交易,逐步形成以油品、液化天然气、铁矿砂、煤炭、粮油、化工品、水产品等为重点的国际性大宗商品综合交易、结算和定价中心。到2020年,新增铁矿石堆存能力600万吨,总堆存能力达到1520万吨;新增油品储罐容量1380万立方米,总油品储罐容量超3000万立方米;总煤炭堆存能力达到360万吨;新增粮食仓储能力80万吨,总粮食仓储能力达到140万吨;新增液化天然气储罐容量32万立方米。

(三)提升现代航运服务功能

优化船型结构和运输方式,提升航运企业市场竞争能力,推进船舶设计、海事仲裁、航运咨询和信息平台建设,积极发展航运金融保险、船舶交易服务、航运运价指数开发、航运人才培训等服务业,着力构建通江达海、对接国际、功能健全、服务高效的现代海事服务体系,提升现代航运服务能力。突破保税燃油经营准入、储存混兑、供应模式等政策限制,拓展外轮供应服务,建设东亚地区重要的保税燃油供应基地。培育龙头航运企业,推进传统航运业解困转型,研制推广江海直达船型,打造一支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航运船队。到2020年,全市航运业保持稳定发展,企业提质增效,运力规模适应国际、国内运输市场需求,运力结构进一步优化。 

专栏5  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重要服务功能

 

三、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着力打造对外开放门户岛

顺应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大趋势,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主动适应、接轨、融入国际贸易新体系,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探索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参与推进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打造面向环太平洋经济圈的桥头堡。

(一)谋划建设舟山自由贸易试验区

规划建设中国(浙江舟山)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大宗商品贸易自由化、海洋产业投资便利化、海洋现代服务产业开放发展为主,探索实施既符合国际惯例、又具有区域特色的自由贸易制度,努力成为我国提升大宗商品全球配置能力、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平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战略节点,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海上门户。

(二)加快建设舟山港综合保税区

利用好综保区各类政策优势,建设以进口船用配件、海工装备、石化装备、通用航空配件、冷链物流、高端消费品为主的保税加工、展示和交易中心,加大对新区产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拓展融资租赁、跨境电子商务、保税燃油供应、外轮供应、海事中介等特色产业,积极复制上海、广东、天津、福建等自贸试验区政策,大力推进贸易投资领域和通关监管模式的改革创新。加快推进衢山分区封关验收和投入运营,重点开展大宗商品保税仓储、加工、转运、交易及供应链金融业务。

(三)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加强与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枢纽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与交流,重点加强战略性资源进口、国际油品贸易、海事服务、海岛旅游、远洋渔业等方面的合作。积极对接澳门,加强与葡语系国家合作。积极推进浙台(普陀)经贸合作区建设,促进对台经贸合作交流。扩大口岸开放范围,继续推动机场和一批港口、海域、区块的对外开放,提升口岸开放与监管服务水平。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国家船舶出口基地和海产品出口基地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国际船舶补给和国际船舶维修等服务贸易,培育临港大型成套设备和大宗商品加工出口产业。积极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加快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争创国家级物流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创建国家级进口基地,大力培育和引进国际大宗商品贸易商,鼓励进口战略资源、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中高档消费品。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提升引进外资的质量,实行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支持企业“走出去”,鼓励优势企业并购境外企业及研发中心,支持企业到境外建立生产基地和营销中心,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提升舟山远洋渔业优势,加快建立境外渔业基地,积极开展境外渔业合作。

(四)加强对内开放和区域合作

主动对接融入宁波都市区,支持配合推进宁波舟山港实质性一体化,加强港航管理、投资建设、港口运营等体制机制创新,促进省海港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在舟山加大战略布局和项目投资,科学高效开发舟山港域深水岸线。主动参与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嵊泗在新区接轨上海的桥头堡作用,推进小洋山北侧陆域和大洋山一体化规划建设,打造浙沪港航合作先行区,积极争取共享上海自贸试验区和国际航运中心政策。加强与长三角城市群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人才、信息、环保等领域的对接与合作。加强与长江沿线港口和城市的战略合作,构建“船港货”联盟,推进区域通关一体化,打造长江经济带走向世界的快速战略通道。继续推动浙东经济合作区协同发展。进一步做好援疆、援青等对口支援帮扶工作。

 


四、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全面打造海洋产业集聚岛

紧紧围绕“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全面落实我省七大万亿产业、特色小镇、“四换三名”等发展战略,强化创新驱动,实施“两化”融合,顺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业的发展趋势,以集群发展、无中生有、跨界融合的理念,重点推进四大千亿产业,提升发展若干百亿产业,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打造海洋产业集聚岛。

(一)重点推进四大千亿产业

1绿色石化以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为依托,采取统一规划、上下游产业紧密链接的基地化发展模式,使用国际最先进的工艺设备和技术,建设产业集聚、绿色环保、混合经济、国际一流的绿色石化基地。加快推进炼油基地主体工程建设,实现一期2000万吨炼油项目竣工投产。利用炼化一体化项目带动石化中下游产业集约发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发展高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到2020年,力争规上石化工业产值达到1500亿元。

2、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加快建设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打造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技术先进、环境友好、两化融合的现代船舶工业体系。2020年,规上船舶海工装备工业产值达到1200亿元。重点突破绿色节能船舶、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的研发制造。提升发展船舶配套产业,积极争取国外高端船配产业向舟山转移,打造中高端船配产业采购交易平台。进一步优化口岸环境,提高外籍船舶配套服务水平,增强修船企业市场竞争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轮修理基地。稳妥发展绿色拆船产业。围绕智能制造和“互联网+”的发展方向,培育发展船舶研发设计、船舶融资租赁、船舶信息化、船舶供应链等产业,打造有舟山特色的“智慧船舶”。不断提升龙头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在现有白名单船企的基础上,培育形成“8+6”的龙头企业发展格局(8家龙头造船海工龙头企业+6家修船龙头企业),争取培育5家以上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品牌知名度的龙头企业。加强政策配套力度,强化环保、土地、安全等指标约束,引导推动甬东、干览、岱西等重点调整区域一般性修造船企业的转产转业。

3、港贸物流。依托国际物流枢纽岛和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加快发展港贸物流产业,推动大宗商品及集装箱的中转、储运、配送、交易贸易,积极发展各类港航服务业,到2020年,港贸物流产业总产出超过1000亿元。

4、海洋旅游。依托国际生态休闲岛海上花园城打造,加快发展海洋旅游产业,催生旅游新业态,延伸旅游产业链,提高旅游综合效益,到2020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超过110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

 

(二)提升发展若干百亿产业

1、现代航空产业。加快航空产业园建设,全力推进重大航空项目落户与建设,加快发展航空装备及零配件制造等相关延伸产业。抓住国家推进低空开放的契机,着力推进直升机、公务飞机、水上飞机的运营服务、航空培训、维修保养等通用航空综合产业发展。

2海洋电子信息着力建设我国重要的智慧海洋应用示范基地和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到2020年,海洋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出超过200亿元。建设集采集、存储、管理、挖掘、利用于一体的国家级海洋数据中心,构建海洋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及应用平台,着力开展海洋观测网示范、江海联运大数据应用示范和军民融合应用试点示范,探索建立海洋数据交易所。规划建设海洋大数据产业园和海洋电子工业园,重点培育海洋大数据、海洋卫星通信、船舶电子、海洋探测仪器设备等产业。设立智慧海洋产业基金,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推动海洋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服务业深度融合

3、水产品精深加工。加强产业链完善配套,推进融合化、集聚化、精深化、特色化、品牌化“五化”发展,将舟山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力的水产品精深加工和贸易集散基地,2020年,规上水产加工业产值达到250亿元。加强先进冻干保鲜、合成、脱腥、塑形等技术的运用,拓展水产品精深加工新领域,做大做强休闲食品、模拟食品、配置食品以及方便食品。鼓励企业间整合重组或优势互补,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特色优势企业,形成若干龙头企业为核心,一批特色优势企业为支撑的产业结构。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加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区域品牌的管理和使用,全面提升舟山水产加工产品质量,加强标准体系建设。 

专栏6  “千亿”、“百亿”产业“十三五”重点项目

 

 

 

 

 

 

 

 

 

 

 

 

4、远洋渔业。加快建设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建设专业化远洋渔业母港、现代化远洋水产品交易中心、加工冷链物流区。提高远洋渔船装备水平,加大新资源新渔场开发力度,鼓励远洋渔业企业开展过洋性渔业合作,到境外设立捕捞加工销售基地。加快培育冷链物流、渔船补给、金融保险、劳务管理、渔船修造等配套服务业。建设干览水产品精深加工集聚区,提升沈家门渔港经济区发展水平。到2020年,远洋渔业船队规模达500艘,远洋渔业产量60万吨,实现远洋渔业基地经济总产出300亿元。

(三)加快培育新兴产业

积极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健康产业、海洋生物医药、新能源、海水综合利用等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瞄准“一带一路”国家基建需求和国际产能合作,积极引进和培育发展大型港机、电力设备、管道电缆、轨道交通、海洋环保设备、海水淡化成套装置等临港装备制造业。健康产业充分发挥生态环境、海洋旅游、佛教文化等资源组合优势,重点发展旅游养生、智慧医疗与健康管理、海洋健康制造、养老康复等产业海洋生物医药加强海洋生物保健品、功能性食品、生物功能材料、海洋生物酶制剂的研发,力争突破以海洋生物为原料的饲料添加剂、生物农药与肥料产业化关键技术,推动深海生物基因利用。新能源积极推进海上风能、太阳能、潮流能等新能源耦合开发与应用,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及配套产业,建设风电、潮流能等新能源装备研发和制造基地。海水综合利用。加快全国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示范城市和产业化基地建设,推进海水淡化、循环冷却等技术的研发或推广,鼓励海水直接利用。

(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积极利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改造提升机械、化纤纺织、汽配、玩具等传统产业,加快推进“机器换人”,坚决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落后工艺和产品,提升产品档次和质量。鼓励和支持建筑业向路桥、港航、水利等涉海性建筑业领域和市外建筑市场积极拓展促进房地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加快推进服务业强县(区)建设,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加快发展金融信息、商务会展、软件设计、批发分销、策划营销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发展养老、家政、教育、文化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快推进传统商贸流通渠道、业态、平台、设施等全面升级,积极推动电子商务发展。推进近海渔业结构调整,大力推广集约、高效、健康养殖模式,发展壮大名优海珍新品种。发展具有海岛特色的生态农业,固化提升11个现代农业园区、3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以及1.8万亩市级蔬菜基地,有序发展精品畜牧业。推进渔农业标准化示范建设,鼓励申报绿色、有机、无公害渔农产品认证,打响一批优质、具有舟山特色的渔农产品品牌。实施小微企业成长计划,构建有利于小微企业成长、升级的工作机制和平台,优化小微企业发展环境。

 

五、坚持生产生活生态联动,精心打造国际生态休闲岛

整体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形成资源集约、环境友好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坚持生态与旅游融合发展,切实保护海洋海岛生态环境,充分整合海、岛、山、湾、城、村等各种资源,发展“美丽经济”,建设“美丽海岛”,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际知名的生态休闲岛。

(一)大力推动低碳循环发展

1、加快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加快推动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减少单位产出物质消耗,促进重点行业、重点工业园区的整治提升,逐步在船舶修造、石化工业、水产加工、粮油加工等行业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依靠工程、技术、管理、政策等重点手段,提升生产过程的清洁化水平,实现产业升级和工艺提升。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再生资源回收的衔接,推进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

2、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健全亩产效益综合评价体系,建立资源要素差别化使用激励与约束机制、低效项目退出机制和新增项目选优机制。推动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大力提升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耗结构上的比重。加强智能电网建设,发展分布式能源,推行节能低碳电力调度。提高建筑节能标准,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全面推进工业、农业和城市节水示范工程,深入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加大雨水集蓄、海水利用、中水回用力度。加强耕地保护,完善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增加单位土地投资强度,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加快低效利用土地开发利用,科学有序、合理利用城镇地下空间、滩涂资源、低丘缓坡。

3、推动全社会生态价值观形成。加强资源环境情教育,培养市民环境意识,在生产、流通、仓储、消费各环节落实全面节约推动全社会形成良好生态价值观积极引导鼓励绿色消费,深入开展反过度包装、反食品浪费、反过度消费行动,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积极引导城乡居民广泛使用节能型电器、节水型设备。推进交通运输低碳发展,实行公共交通优先,推广新能源汽车鼓励自行车等绿色出行。

(二)强化海洋海岛生态环境保护

1、改善海岛水体环境质量。持续深化“五水共治”,推进“清河净水”工程,完善河长制等常态化长效化治理机制,加强雨洪资源利用,着力建设“海绵城市”。实施本岛和主要大岛河道的拓宽挖深、清淤疏浚、生态修复、开发利用等工程,开展流域综合治理,着力提高河道的蓄水防涝能力和生态涵养、环境美化功能。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综合整治,大力实施自来水深度处理工程,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和饮用水水质。完善本岛污水一体化收集处理系统和城市污水管网修复改造,实现城镇截污纳管和农村污水处理、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全覆盖。加强源头防控,提升电镀、印染、造纸等污染高耗能行业污染治理水平,整治宾馆餐饮、洗车洗涤等行业污染,减少畜禽养殖和化肥农药等农业面源污染。

2、保持优良大气环境质量。进一步巩固提升大气环境质量领先的优势。推进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建设,加快电厂等重点工业企业脱硫脱硝除尘工程,燃煤火电、热电机组全部实现超低排放。启动重点行业VOCs排放情况调查工作,强化VOCs、汽车尾气城市扬尘、鱼腥等综合防治推广清洁能源汽车的使用。加强港口船舶大气污染防治,推进船用柴油低硫化,减少船舶排放污染。

3、推进土壤、噪声污染防治。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与无害化处理,扩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新建餐厨垃圾处置、固废处置、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置设施,推进废旧商品回收及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提升改造医废处置设施,加强工业危废收集监管处理,确保全市危废规范处置全覆盖。实施土壤污染防治和修复行动,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良好人居环境。加大噪声污染防治力度,改善声环境。

4、切实加大生态修复力度。扎实推进近岸海域污染整治,严格海洋工程环境全过程管理,切实把好涉海环评关,加强对海上采砂、滩涂围垦等涉海项目工程监管,有效保护海洋环境。推进嵊泗马鞍列岛普陀中街山列岛特别保护区建设,谋划和建设舟山东部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嵊泗国家级海洋公园。深入实施海上“一打三整治”专项行动,推进舟山渔场修复振兴,建设“海上粮仓”。持续推进海洋增殖放流、海洋牧场建设、人工鱼礁投放,推进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资源增殖放流保护区建设,大规模实施优势鱼种的人工增殖放流。严格实行伏休期制度,加强渔业资源管理,加大对岛礁资源的保护力度,杜绝滥捕滥采行为。启动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开展美丽黄金海岸带建设,加强近岸海域、海岛、海岸生态系统修复,建设海洋蓝色生态屏障。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进一步推动沿海防护林、生态公益林扩面提质,改善林相结构,提高森林资源质量。持续深化“四边三化”、“美丽海岛生态廊道”等专项行动,加强主要道路、航道边废弃矿山的治理。

5、建立完善生态保护体制机制。划定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和自然资源利用线三条红线,实行空间、总量、项目“三位一体”环境准入制度,严格落实专项规划环评制度。推行排污许可证“一证式”管理,健全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建立环境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全面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工作。建立生态环境质量考核机制,落实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制订生态保护任务分级考核办法,建立网格化环境监察工作机制,完善环境执法联动协作机制。推进生态环保专项资金转移支付改革。

(三)建设海岛休闲旅游目的地

按照“全域发展景区化”的理念,全面实施海岛休闲度假和佛教文化体验“两轮驱动”,优化旅游发展环境,推动旅游业态创新,以建设国家蓝色旅游示范基地为主线,以召开国际海岛旅游大会为契机,扩大舟山海岛旅游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全力打造国际著名的海岛休闲旅游目的地和世界一流的佛教文化旅游胜地。

1、优化全域旅游布局。按照“一核一轴两圈多岛连线”的总体布局,做强普陀国际旅游岛群核心区,构筑舟山本岛城市休闲主轴线,做特嵊泗列岛度假圈和岱山生态休闲圈,精心打造一批主题旅游岛屿,重点开发一批特色旅游线,形成全域旅游发展态势。

2、提升旅游景区品质。全面提升普陀山景区,加快打造“全景朱家尖”,推进观音文化园、朱家尖禅意小镇等建设,进一步打响“海天佛国·渔都港城—中国舟山群岛”主题形象品牌。实施环境、设施、业态、品牌、人文素质和管理六大提升行动,完善国际邮轮港综合服务功能。支持定海新建生态村、普陀国际水产城、秀山岛、泗礁岛、花鸟岛等成为国家4A 级旅游景区,创建东极、干施岙等一批3A级旅游景区。到2020年,全市3A级以上旅游景区达到30家,创建3-5家“美丽浙江示范景区”。

3、打造休闲度假产品。围绕“海岛、生态、海鲜、渔村、文化、佛教”等特色资源,打造海岛民宿、运动健康、海鲜美食、渔家风情、特色文化、禅修体验等六大特色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以“东海人家”为统一品牌,推进一批海岛特色民宿集聚区建设。加快建设休闲绿道,举办骑行、马拉松、徒步、海钓、风筝、帆船、无人机、沙滩运动等大众赛事活动,开发度假型养老产品和健康养生产品。以“中国海鲜之都”、“中国渔都”为金字招牌,每年举办海鲜美食节,进一步打响沈家门海鲜排档品牌。推进一批经典风情渔村建设,开发传统渔俗、出海捕捞等休闲渔业产品。提升桃花岛等海岛影视基地,保护性开发古村落,建设东沙古镇等非遗文化展演区,积极开发渔歌号子、舟山锣鼓、木船工艺等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素斋、佛茶等禅修衍生产品,建成一批禅文化主题酒店,推广高品质的心灵之旅。积极推进旅游业与体育会展、健康养生、婚庆养老、文化创意、邮轮游艇、通用航空、装备制造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构建“旅游业+”大格局,打造具有市场号召力的旅游新业态,延伸旅游产业链。

4、完善旅游服务设施。以优化岛际交通为突破,全面提升群岛公共服务水平和旅游品质。以旅游理念来提升岛际交通,建立主客共享的岛际交通体系和海上旅游客运协调机制,改造码头,提升服务,更新客船,常态化空中旅游航线。全力打好旅游集散体系、旅游交通引导标识系统、旅游厕所、旅游咨询服务平台、城市休闲功能等公共服务提升“六大硬仗”。 

专栏7  全域旅游总体布局

 六、推进千岛协调发展,整体打造海上花园城

坚持陆海统筹、区域协同、千岛一体、产城融合,优化空间布局结构,统筹推进中心城区、功能区和重点岛屿的开发建设,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提升海上花园城魅力。 

专栏8  新区总体开发格局和城镇体系结构

 

 

 

 

 

 

 

 

 

 

 

 

 

 

 

 

 

(一)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

以新区发展规划和新区(城市)总体规划为引领,进一步明晰“一体一圈五岛群”总体开发格局和“一主三副六重点”的城镇体系结构引导形成主体功能明确、板块之间联动、资源配置优化、整体效能提升的全域一体化空间布局

1、进一步发挥功能区在新区开发中的主平台作用。海洋产业集聚区重点加快二、三期开发建设,着力做大做强临港先进制造业,加快打造新区发展增长极,推进本岛北部产城融合。新城着力增强集聚功能和服务能级,加快培育现代服务业、科创产业,打造海上花园城核心区。普陀山朱家尖功能区着力推动旅游业向国际化、高端化、生态化发展,打造国际海岛旅游度假胜地和佛教文化旅游胜地。金塘功能区着力加快大浦口、上岙岸线和金塘北部围垦区块开发,建设现代化国际化集装箱物流岛和大宗商品物流加工基地。六横功能区重点加快推进小郭巨区块综合开发和项目引进,着力建设现代化临港装备制造基地和能源岛。

2、充分发挥各岛特色和优势。把岱山岛打造成为产城融合、功能综合的生态宜居海岛城,把泗礁岛打造成以“离岛微城慢生活”为特色的精致旅游岛城,把衢山岛、洋山岛、长涂岛打造成为与临港产业配套、产城融合的综合服务型海岛城镇,把桃花岛、嵊山、枸杞、花鸟、白沙、东极、秀山、定海南部诸岛等打造成为以海岛旅游、休闲度假、海洋渔业等功能为主、各具特色的美丽海岛。

(二)强化花园城形态设计和品质提升

遵循紧凑城市、生态城市和公共城市理念,强化城市形态和品质提升,充分彰显城在海中、岛海相拥、人海和谐、充满活力的海上花园城市形象和魅力。

1、建设高能级、紧凑型、现代化的本岛中心城区。按照舟山本岛“南生活、中生态、北生产”的空间格局,推动本岛城市开发建设从东西两端向新城集聚,加快推进产城融合,形成高能级、紧凑型、现代化的本岛中心城区。新城、东港要加快推动新一轮城市功能和形态开发,并进一步延伸带动勾山、甬东开发,建设一批具有现代水准的标志性、功能性建筑,成为集聚高端要素、展现生态智慧、发展服务经济、烘托人气商气的主要承载区。定海、沈家门城区要做好“减载、优化、提升”文章,加强对历史街区、文物的保护力度,加大连片整体改造和地下空间开发力度,有机嵌入公共设施,成为延续历史文脉、富有亲和力、功能复兴、宜居宜游的城市组团。白泉要加快产业服务、商业商务、文化居住等功能完善和提升,成为本岛北部中心镇和海洋产业集聚区的综合服务配套片区。加快建设朱家尖禅意小镇、干览远洋渔业小镇、沈家门渔港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

2、展现花园城市风貌。突出自然风貌和文化特色,加强城市肌理、城市色彩、建筑形态规划,营造舒心自在、多元开放、富有海洋气息的人文环境,保护“山海岛城”的景观格局和“滩峡岬湾”的景观资源,打造具有舟山记忆、彰显东海特色的花园城市风貌。整体提升滨海景观带,融合海、港、岛、桥、湾、滩等元素,着力建设新城、定海、普陀等城市湾区,构建海上花园城市标志性景观形象带。打造串联海、城、田、山、林的绿廊系统,统筹推进公园、绿地、景观、慢行道等设施建设,有机串联滨海绿道、城区滨河绿道、山体绿道等各种绿道,加快各类城市、郊野及森林公园建设,初步建成布局合理、植物多样、绿树成林、景观优美的山水园林城市,新建、改扩建各类公园30个,城市绿地率达到32%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37%以上。

3、完善城市公共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公平、均衡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服务体系,打造便捷、舒适、安全的多功能生活环境。以“快速路+快速公交”双快体系为骨架,支撑城市空间结构和用地布局,建设和改造提升滨海大道、329国道城市段、昌州大道、新城大道、定沈公路等五条东西向道路,增强城市组团间的联系。强调职住平衡、公共服务设施和公交重要节点的高度契合,中心城区基本实现10-20分钟步行生活圈范围内医疗、文化、教育、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的统筹配置。加快建设新城体育场、海洋文化艺术中心等大型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改造城市给水、污水、电力、燃气、环卫和防洪排涝设施。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对雨水调蓄设施和绿地进行改造,建设下凹式绿地和可渗透地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实现城区无线局域网的广泛覆盖和便捷使用。 

专栏9  海上花园城和城乡发展一体化重点工程项目

 

 

 

 

 

 

 

 

 

 

 

(三)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

健全覆盖新区全域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形成市级管规划、县区功能区抓建设管理的格局,促进基础设施、公用事业跨行政区域的科学布局和共建共享,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建立完善统一的城市空间信息平台,实现城市管理信息化和空间管制可视化。加强城市空间管制,划定城市基本生态控制线、城市增长边界,维护生态系统的科学性、完整性和连续性,防止城市建设无序蔓延,保障城市基本生态安全。突出公共设施、市容环境、道路交通、园林绿化、街面秩序等城市管理重点,促进城市管理精细化、科学化、智能化。继续强势推进“三改一拆”,注重拆改结合,强化依法治违的长效机制,实现基本无违建。持续深化“四边三化”,着力消除沿边沿线脏乱差问题。深入实施交通拥堵治理工程,实现城市交通拥堵状况明显改观。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加快以满足新市民为出发点的住房制度改革,引导新市民自觉融入城市生活,遵守城市管理规定。

(四)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率先推进舟山本岛城乡发展一体化,推进南部城市带和北部产业带的统筹融合发展,加强本岛北部中心镇和邻里中心建设。加快大岛建、小岛迁步伐,突出六横、金塘等小城市和一批中心镇连接城市和渔农村的纽带作用,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增强产业发展能力和交通节点功能,有序引导人口集聚。科学规划和加快建设新型渔农民集聚小区,推进城中村综合改造。统筹城乡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资源配置,完善城乡一体就业、社保体系,进一步提升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深化完善渔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积极推进宅基地使用管理机制创新、城乡要素市场化配置、户籍制度改革等,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加快完善有利于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完善渔农业经营管理体系,加快构建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渔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积极引导土地向新型渔农业主体流转,实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完善规范渔船股份合作制。健全渔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机制,完善县乡两级渔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开展渔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实施村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村镇生活垃圾收集和处理体系建设,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解决村镇建筑垃圾填埋和再利用问题,进一步推进农村危房改造救助工作。深入推进美丽海岛建设,深化生态文明村镇和特色社区创建,深化美丽宜居示范村工程,保护特色渔村。到2020年,渔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覆盖率达到100%、渔农户受益率达到90%以上,渔农村生活垃圾“三化”处理达到50%以上。

 

七、坚持陆海统筹联动,完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

坚持陆海联动,加强综合协调,进一步完善交通、能源、水利、信息、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网络,构建适度超前、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

(一)加快构建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着力构建以港航为龙头、公路为骨架、水运为特色和基础、民用航空为支点、通用航空为亮点的海、陆、空“三位一体”“目”字型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空间布局,畅通新区内外交通,形成与上海、宁波的同城效应。加快研究沟通衔接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综合交通枢纽中心的规划布点。公路铁路。进一步推进连岛通道建设,开工建设宁波舟山港主通道(舟山绿色石化基地疏港公路)、六横公路大桥、甬舟铁路。开展沪舟甬大通道(岱山—洋山段)、甬舟第二陆路通道、舟山本岛轨道交通、舟山本岛南部诸岛景观通道、普陀南部大通道等前期研究工作。加大港口集疏运通道建设和普通国省道改造力度,建成329国道舟山段改建工程,526国道岱山官山至秀山公路、普陀至开化公路舟山朱家尖段(规划310省道)等。打造一批美丽公路设计、建设、运营示范项目,深入推进农村公路的升级改造。陆岛交通进一步优化水路客运布局,建立以区域性水路客运码头、水上巴士配套码头、旅游海岛配套码头以及民生客货运码头为节点的多层次、通达便捷的陆岛交通网络,重点建设沈家湾客运码头三期工程、枸杞车客渡码头等75座陆岛交通码头。推进客运船舶、装备更新改造,加快客运船舶舒适化、高速化、滚装化发展。航道锚地。加强重要航道、锚地、引航基地的规划建设推进樱连门、蛇移门、黄泽山等公共航道及条帚门外、虾峙门北、衢山南、佛渡等锚地建设。机场。推进普陀山机场扩能改造和对外开放,加密通向国内主要城市的航线航班,适时开辟港澳台和国际客货运航线,打造具有一定区域辐射力和服务能力的中型国际空港。加快发展通用航空,提高岛际旅游、紧急救助配套服务能力。公路站场。建设以综合客运枢纽为中心,市级公路客运站为支撑,县乡级公路客运站为依托城际、城乡、岛际和岛内交通一体化的公路客运网络。加强公共停车场、充电桩等设施建设。重点建设2个综合客运枢纽、一批重要地市级公路客运站10个公路货运枢纽(物流园区)运输服务体系。加强与周边省市集散中心和交通枢纽的衔接,进一步优化城际快速客运网络,提高线路覆盖率,增加快客发车密度,提高快客服务质量。完善城市公交与城乡客运的有效衔接机制,加快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提高城乡公交覆盖率和城市公交分担率。到2020年,全市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通班车率达到100%,主城区300米覆盖率达到80%城市公交分担率达到25%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达到80%。 

专栏10  三位一体”“目”字型交通布局

(二)完善能源保障网

科学布局电源点和电网建设,积极加快海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提高能源保障能力。电源点。强化海岛电源支撑,加快推进舟山电厂三期2×66万千瓦机组和浙能六横电厂二期等项目建设。积极发展分布式能源,加快建设小型分布式天然气热电冷联产示范工程。燃气。加快推进船用LNG加注站项目,建设城市燃气管网、加气站等天然气利用设施。电网。加快建设500千伏舟山与大陆第二联网通道工程,优化舟山岛与主要大岛220千伏电网骨架,发挥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示范工程效应,进一步完善网架结构坚强、输配网协调、城农网统筹、调度灵活的坚强智能海岛电网。可再生能源。有序发展近海风力发电,积极稳妥推进已规划布局海上风电场。积极开发潮流能发电和波浪发电,推广太阳能应用。利用独立电网和微电网技术,开展多种可再生能源、柴油发电及储能蓄电池等综合利用工程,完善独立海岛离网能源保障系统。建设东海油气登陆、中转、储运、加工基地及作业补给、装备供应等后方服务基地,增强东海油气开发后方支持能力。

(三)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

立足本地水源、强化大陆引水、增加海水淡化、推进非常规水利用,形成“多源互济、量质并重、优质集约、备用可靠、大岛辐射小岛”的水资源保障格局。着力推进舟山市大陆引水三期工程、嵊泗县大陆引水(上海至泗礁岛)工程、普陀区六横岛宁波引水工程等引调水工程。加快推进舟山本岛一期、普陀六横、岱山鱼山、嵊山二期等海水淡化工程。实施翻水入库、水库联网,加强水库、河道综合治理,充分发挥已建工程的供水能力。建设备用水源地,并开展备用水源地的保护与联网工程建设。加大非常规水利用力度,积极推进雨水蓄集利用和中水回用。加强生活用水水源地保护,改造提升水厂制水工艺、建设水质监测设施,实现饮用水全面提质增效,积极探索分质供水。到2020年,全市新增年供水能力1.16亿m3,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合格率达到95%,农村自来水入户率提升至99%,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人口16万人。

(四)形成“保障充裕”的围垦土地供应能力

围绕新区发展对土地空间提出的新要求,按照“先促后围、促围结合”原则,科学推进促淤、围垦工程,形成“保障充裕”的围垦土地供应能力。重点加快推进岱山北部、钓梁三期、六横小郭巨二期、朱家尖西南涂等促淤围垦工程。积极推行垦造耕地工程,努力破解耕地占补平衡难题。“十三五”期间,完成围垦面积13.37万亩,实施垦造耕地4.2万亩。

(五)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构建高速、移动、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实现光纤网络、4G/4G+网络全市覆盖。加快推进宽带网络升级改造,提升网络容量和智能调度能力,持续推进海光缆建设,覆盖所有建制乡镇所在岛屿以及重要产业岛屿,渔农村社区(村)宽带通达率达到100%。提升舟山网络出口等级并接入国家互联网骨干网,争取设立互联网络国际出口直连点。建设卫星通信运营中心,开展海洋卫星通信网络建设试点示范。推进中心城市、主要城镇及公共服务场所等为重点的无线局域网的广泛覆盖和便捷使用。推进地面数字电视覆盖工程,完善农村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完成有线数字电视网络双向化改造,实现电视播出高清化,有线电视有线广播覆盖率100%。加快电信网、互联网与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推进“互联网+”融合应用,提升城市信息化应用水平。依托海洋数据中心作为主要支撑,打造江海联运、产业融合、电子政务、城市管理、智慧民生等综合服务平台,整合、集成全市各领域智慧化应用系统,面向市民、企业、政府提供智慧化的一站式服务。

(六)完善防灾减灾网

加大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防灾长效机制,运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增强气象、地质、火灾、海洋等灾害预警监测和防范能力。实施海洋气象预报精准化工程(一期)、智慧海洋公共气象服务工程,完善海洋气象灾害预警发布系统。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海塘加固与提标、山塘综合整治、城乡扩排涝、渔港避风港、沿海防护林等工程,全面提高海岛防台、防潮、防洪和抗旱能力。合理布局消防站点,同步配套建设舟山绿色石化基地等重大项目的消防基础设施,积极推进陆海联勤救援基地(岙山)建设。加强防震减灾工作,优化地震监测台网布局和抗震设施监管。加强防灾减灾应急管理能力建设,规划建设避灾避难安置场所和救灾物资储备仓库,提升环境保障服务和应急救助信息化水平,提高防灾救助服务能力。

 

专栏11  “十三五”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八、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增强新区发展活力

推动改革创新,积极先行先试,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构筑海洋创新创业人才高地,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打造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的先行示范区。

(一)推进海洋科技创新

全力推进海洋科教基地建设,推动重大关键技术创新和应用,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成果转化工程,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全面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到2020年,形成集聚资源能力强、体制机制优、环境氛围好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力争达到45%,高新技术企业数达70家,省级及以上企业研究院(研发中心)总数达100家,省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10家。

1、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和应用工程。围绕重点领域核心技术创新突破和产业化发展,组织实施江海联运工程技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绿色石化与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技术、海洋新能源、海水综合利用等重大科技专项,研发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和高新技术产品,力争培育出1-2个在省内较有影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在简化程序、加大激励、优化服务等方面实施更具优势的创新政策,大力培育技术交易、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等方面的科技中介机构,建设发展科技大市场,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专业服务。

专栏12  “十三五”科技平台载体升级工程

 

 

 

 

 

 

 

 

 

 

 

 

 

 

 

 

 

 

 

 

 

 

 

 

 

 

 

 

 

 

 

 

 

2、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大中国(舟山)海洋科学城建设力度,加快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咨询、知识产权服务、科技信息情报、检验检测等方面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一批科技创业基地、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小微企业创业园等创业孵化平台。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进培育一批龙头型创新企业,在企业研究院(研发中心)建设、科技项目申报、科技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研究激励企业加大研发和人才开发投入的政策措施,充分调动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鼓励支持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浙江海洋学院、浙江海洋开发研究院等在舟高校和科研院所,围绕新区发展需要,申报国家和省级科技项目(奖项),设立高水平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提升高校、科研院所对新区创新贡献度。进一步深化与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大院名校的合作,大力支持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与新区企事业单位共建新型创新载体。

3、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科技计划管理体制改革,健全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科技立项机制,全面启动科技云平台“阳光工程”建设,实现科技项目和经费全过程、痕迹化、信息化管理。推进科技项目经费管理体制改革,试行“因素”分配法及“事先立项、事后奖补”政策。优化科技考核奖励体制,进一步建立健全以成果质量和产业化水平为主要衡量标准的科技成果评价奖励机制。推进科技金融体制改革,构建多样化的科技企业股权融资渠道,引进发展天使投资等科技金融机构和服务。探索推进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着力构建激发科技人才创造激情和提升科研机构发展活力的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开放合作体制,深化国际合作,重点加强与美国、俄罗斯、加拿大以及太平洋岛国等重点合作国家的交流,建设中汤国际海洋大学。

(二)构筑海洋创新创业人才高地

全面推进人才引领发展战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优化人才环境,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支撑发展的创业创新人才队伍。深入实施“5313”行动计划,围绕重点项目、重点产业和创新领域,加快引进和培养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高科技领军人才、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推动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培育发展科技中介、人才中介等专业服务机构,为科技领军人才(团队)创业创新提供优质高效的专业化服务。注重柔性引进人才,建设高级人才智库,发挥好新区顾问等作用。探索建立新型科研机构,建立人才体制机制创新孵化平台。大力打造一批基于互联网的“众创空间”,重点推动鲁家峙创意岛、科创园创客码头等众创空间发展,培育集聚一批以高校大学生、海归人才、民间创业人才为主体的创客人才。实施高技能人才倍增计划,围绕重点项目和重点产业集群,加快培育一大批与海洋产业发展相匹配的基础产业人才。支持在舟高校与科研机构、企业合作共建学生培养、人才引进、科研转化、产业孵化为一体的集成平台。优化人力资本配置,充分发挥浙江大学人才驿站和浙江省海洋经济创新发展院的人才栖息平台功能,破除人才流动障碍,健全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进一步优化人才环境,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三)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1、推进新区行政体制创新。进一步发挥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新区科学决策效率。深化完善经济功能区管理体制改革,理顺与市县(区)乡(镇)的权责关系和职责边界,扩大功能区的人事权、财政权、开发建设决策权,探索功能区抓开发建设与乡镇(街道)抓社会事务分离的模式。优化实施共建共享海洋产业集聚区等经济功能区的体制机制。发挥市场监管执法体制改革先发优势不断提升大市场监管能力,依法快速查处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深化陆上综合执法改革,完善协作配合机制,提高综合执法水平。深化海上综合执法改革,有效整合涉海行政执法职能深化与省部属涉海管理部门协同执法机制,完善海上执法预警系统和应对海上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推进执法力量下沉,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

2、创新政府管理与服务方式。继续完善“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深化行政审批体制改革,以“零距离、零障碍、零收费”为改革目标,进一步减少和清理审批事项,简化审批流程,优化审批服务,全面建立企业投资项目高效审批制度,建立健全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全面承接省级行政审批管理权限,继续下放审批权限,减少审批层级。加快政务服务网建设,推动各级政府权力事项集中进驻、网上服务集中提供、数据资源集中共享,优化完善投资项目网上审批机制。建立健全政府职能向社会转移目录,推动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积极推进中介服务市场化改革,逐步把社会能自主解决、行业组织能自律管理的职能转移给社会组织。统筹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创新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方式,激发事业单位活力。完善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标准、招投标和监督评估等制度。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监督和保障机制,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决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

3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进一步简政放权、减轻企业税费负担、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企业发展能力,增加有效供给。制订新区产业发展引导目录,以市场准入和公平待遇为突破口,支持民资、外资企业投资大宗商品加工贸易、海洋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引导民营企业加强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健全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立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海洋投贷联盟。继续抓好浙商回归工作。

4、全面深化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创新土地、岸线、海域、海岛使用权等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实行要素分层定价制度和企业分类指导制度。积极落实新区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差别化管理政策,改进土地利用计划分配方式,进一步完善新增用地指标与盘活批而未供任务、土地利用节约集约水平相挂钩制度。实行工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加快形成合理的土地价格、收益分配与补偿机制。开展区域用岛规划试点,探索小岛开发整体出让和用地分类管理模式。按照“海域、无居民海岛、岸线、关联陆域四位一体”的模式,实行国有公司综合收储、一级市场招拍挂、二级市场流转的办法,形成按开发项目质量效益来市场化配置海洋资源的机制。从严控制采矿权设置。完善水电气等资源要素差别化定价机制和“腾笼换鸟”倒逼机制,加快放开天然气气源和销售价格,有序放开上网电价和公益性以外销售电价,健全居民综合水价和阶梯气价制度。

5、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化国企改革整合规范、做大做强国有投融资平台,重点打造海投、交投、城投、旅投等平台。积极支持民资、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重组,推动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境外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筹建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等涉海专业性金融机构,积极引进保险、证券、基金、融资租赁、商业保险等金融及类金融机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继续发展各类债券融资工具,加大力度推进重点企业上市和场外市场挂牌工作不断优化融资结构。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运作产业基金、基础设施建设基金大力引进天使、创业、产业等各类基金入驻新区。积极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严格管控政府债务,加强融资计划管理,逐步优化债务结构,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积极防范和化解“两链”风险,维护新区良好的信用环境,确保金融体系安全稳健运行。

6、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加大教育、就业、农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保障、文化、体育、残疾人服务、公益性岗位等领域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力度。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不断增强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作用。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在全市范围内取消农业、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改革,建立以居住证积分为依据的公共服务供给制度。深化人口综合服务管理,依法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实施有利于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户口迁移和落户政策。

(四)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贯彻新时期国家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推动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积极争创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立足舟山海洋资源及船舶海工制造、港航物流、海洋电子信息等产业优势,加快推进“民参军”“军转民”军民融合产业发展,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军品配套科研生产,加强军工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探索建立军民融合特色产业园。加强通信、交通、气象、水文、海洋、测绘等海防基础设施领域的军民融合,构建应急应战基础设施体系。全面深化双拥共建,统筹海防部队与民兵、预备役部队、武警、消防、公安等应急力量建设,形成管控、防卫、应急工作无缝对接,构建应急应战联合力量体系。创新军民融合领导体制、运行机制,着力解决制约军民融合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推进实现军民创新资源双向流动的规范化、制度化。

 

九、共享新区发展成果,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让人民享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进一步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一)推进海洋文化名城建设

 

专栏13  深入挖掘和弘扬“舟山精神”

 

 

 

 

 

 

 

 

 

 

 

1、挖掘和弘扬海洋文化价值精髓。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挖掘和弘扬“舟山精神”,传承舟山海洋文化优秀品质,激励全体舟山人民争做新区建设的弄潮儿、促进派和实干家。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加强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着力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优秀文化、培育“最美”风尚、清朗网络空间,大力弘扬新区正能量,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加快推进新区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深度开发和提升舟山海洋历史人文资源,加强文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加强古城、古镇、古迹等人文产品保护开发,加强地方志研究,传承和延续海岛特色文化。争取进入“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城市序列。

2、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打造全国海洋文化示范区为目标,完善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推进市美术馆、音乐厅、城市文化公园等设施改扩建,规划建设职工、青少年、妇女儿童和科技工作者综合性活动场所,大力推进以城市社区文化中心、渔农村文化礼堂为代表的基层文化综合体建设,让城乡居民方便快捷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优化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深入实施文化精品工程,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培育和引进一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推出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文艺精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现代传播能力,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打造融媒体平台、服务平台、产业平台为一体的主流媒体阵地,加快建设舟山传媒创意中心。深化“淘文化”平台机制和数字文化建设,推动以“无限舟山”为平台的公共服务终端应用。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能力建设,提升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利用与服务水平。实施民生档案资源倍增计划,拓展档案惠民服务领域。积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推进公益性数字出版、阅读和使用,积极推广社区综合文化服务平台模式

 

3、加快海洋文化产业发展。依托舟山独特的海洋文化、佛教文化元素,做优做精影视、动漫、演艺、创意、设计等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推进观音文化园等项目建设,着力打造一批空间布局合理、产业关联度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文化产业园区,推动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效益化发展。加强海洋文化产品开发,强化文化产业品牌的策划与营销,扶持文化节庆会展产业发展。推进文化与旅游、科技、互联网深度融合,培育文化产业新业态。加强海洋文化动漫产业服务平台、综保区艺术品交易平台、文化产业协同创新平台等建设,助推文化企业做大做强。

(二)优化发展教育事业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健全现代教育体系,促进教育公平发展,争取教育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全省中上水平,实现教育现代化创建目标。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美丽校园”、“数字校园”建设。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学校师资差距,推行学前教育服务区制度,实行就近入学。到2020年,全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率和等级幼儿园覆盖率均超过95%。调整普通高中总体布局,逐步减免公办普通高中学杂费推进省级特色示范高中建设,全市特色示范高中比例达到80%。着力打造国家海洋教育高地,全力支持办好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浙江海洋学院,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在舟就业创业。积极发展面向新区产业需求的职业教育,深入推进职业院校布局优化和专业结构调整提升,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品牌实训基地,创建省级特色专业、优势专业和品牌专业。办好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新区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舟山技师学院等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减免符合规定条件的舟山籍学生就读本地高职院校的学费。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推进舟山绿城育华国际学校等一批民办教育机构建设。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大力发展提升市民素质的社区教育,加强舟山市终身教育网建设,共同搭建线上线下学习平台。成立市特殊教育中心,把特殊教育服务范围扩大到自闭症儿童少年,全市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进一步提高,其他残疾人受教育机会明显增加。

(三)拓展就业创业门路

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立面向大众的创业服务平台,优化就业创业促进机制。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吸引1.6万大学生到舟山就业创业,同比增长50%以上。加大对渔农村富余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创业帮扶力度,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大新型职业渔农民和实用人才培育力度,建立和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提供公益性岗位的机制,动态消除城乡“零就业家庭”。建立失业预警和调控机制,发挥失业保险基金功效。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增长机制。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发挥政府、工会和企业共同协商处理劳动关系问题的作用。建设劳动保障监察案件预防和处理指挥中心,推进乡镇(街道)、村(社区)、企业三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网络建设,落实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免费政策探索实施劳动关系和谐指数评价和发布制度。

(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一体化,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健全养老、医保、最低生活等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和健全城乡一体的全民社会保险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到“十三五”末,社会保险由制度全覆盖向人员全覆盖转变。稳步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比“十二五”末提高50%以上。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医疗保障制度,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筹资水平和待遇水平稳步提高,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和企业职工大病医疗保险制度。推动社会救助精准化、法律援助便利化,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编织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网。完善妇女、儿童、残疾人权益保障,大力发展慈善事业、红十字和志愿服务。实施“美丽群岛、幸福养老”工程,加快建设市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推进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提升全市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加快城镇危险住宅房屋治理改造,健全完善城镇住宅房屋使用安全管理制度,促进城镇居民居住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到“十三五”末,基本形成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为主体,共有产权住房为补充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全市城镇住房保障受益覆盖面达到25%。“城中村”综合改造和新型集聚小区建设全面推进,基本满足渔农民正常住房改造建设需求。继续抓好“菜篮子”工程,加快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保持市场价格稳定。

(五)提升群众健康水平

推进海洋健康城市建设,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动员、市民参与”的健康机制和体系,构建健康优先的发展局面。加快构建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市二院迁建、舟山医院急诊综合楼和感染病房、市妇幼保健院改扩建等项目建设。建立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长效机制,推进责任医生签约服务和分级诊疗模式,争取每个家庭拥有1名签约责任医生,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格局。深化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健全政策保障体系,加强与先进知名医院的深度合作,深化省市医疗对口支援工作,加快省级医学副中心建设,全面提升舟山医疗水平。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提升中医、中药服务能力。大力发展民营医院,加快建设上海瑞金医院舟山分院等。加大艾滋病、肺结核及新发和输入性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力度,加强慢性病防控,做好精神疾病防治,大力推进现场应急救护等生命关爱工作。推进和完善药品连锁配送设施与网络建设,完善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促进人口均衡发展,落实中央“全面两孩”政策,提高优生优育水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深入开展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不断巩固卫生创建成果,力争在“十三五“末实现国家卫生城市(县城)全覆盖。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加快建设市综合训练馆、游泳馆和基层休闲体育公园,提高公共体育设施水平和公众开放率。举办第三届浙江省体育大会,打造国家级海岛运动休闲示范区。

(六)深化平安舟山建设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加强全民安全意识教育,健全完善适应新区发展的公共安全工作体制机制。建立系统的安全管理数据库,提升安全管理效率。聚焦重点领域,强化安全管理责任和制度落实。坚守安全生产红线,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加强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仓储管道、渔业生产、水陆交通运输、船舶修造等重点行业和人员密集重点场所的安全生产监管,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监管体系和能力建设,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推进食品安全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强化食品、食用农产品的生产、经营监管,深化餐桌安全治理,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强化药品监管,确保用药安全。增强对各类重大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综合防御、应急处置和救助保障能力,加强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加大社会治安防控基础性制度、设施、平台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健全完善齐抓共管的反恐怖工作协调机制,建设反恐怖训练基地,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颠覆破坏、暴力恐怖等活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体系,强化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风险排查化解管控,优化重大项目建设环境,严格落实信访事项终结制。加强网络舆情应对、突发应急处置等机制建设。

(七)强化社会基层治理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管理重心下移,增强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推动居(村)委会依法履行自治职能,健全社区(村)基层组织减负长效机制,建立涉社区(村)工作事项清单制度。完善渔农村社区体制机制,积极推行“一村一社区”,依法有序推进“村改居”工作,全面引入城市社区公共服务模式,抓好便民服务站建设。促进党政资源、公益资源、市场资源向社区的集聚,不断强化社区综合服务功能。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民生领域法律服务,保证人民群众遇到法律问题时获得及时有效法律帮助。提升“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实效,培育发展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区社会组织,推广专业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在社区工作中的运用与实践,形成对群众需求的快速响应和有效服务机制,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专栏14  “十三五”重大民生工程

 

 

 

 

 

 

 

 

 

 

 

 

 

 

 

 

 

 

 

 

 

 

 

 

 

 

 

 

 

 

 

 

 

 

 

 

 

 

 

 

 

 十、实施保障

(一)坚持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坚持各级党委(党组)在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实现“十三五”规划提供坚强保证。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改进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完善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期分析经济形势、研究重大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健全决策咨询机制,完善新区重大决策程序,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

(二)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全面推进法治新区建设,建设全省法治示范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和保障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立法、监督、重大事项决定、人事任免等职权,充分发挥地方立法对新区先行先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强化行政权力监督和制约,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提高司法公信力。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围和法治习惯。

(三)形成凝心聚力的良好氛围

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重点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挥工青妇等人民团体和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认真贯彻民族、宗教、侨务和港澳台等方面政策,做好外事、台湾事务、统计、审计、档案、气象和史志等工作,全面做好“双拥”工作,开创军民共建的新局面。激发全市人民参与规划实施、新区建设的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汇聚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形成全社会齐心协力、和衷共济的生动局面。

(四)完善规划实施机制

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同时,正确履行政府职责,调控引导社会资源,建立责任明确、分类指导、高效协调的规划实施机制。建立完善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为统领、以专项规划为支撑的规划体系,积极探索“多规合一”;制定《纲要》分解落实方案,加强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各类规划以及年度计划的衔接,把《纲要》确定的约束性指标和公共服务领域的任务纳入各地区、各部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按照以规划带项目的原则,先编规划、后定项目、再安排资金,加快编制专项规划,有序推进重大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建立健全规划监测评估制度,推进规划年度监测、中期评估和后评估工作,建立健全主要目标任务实施跟踪反馈和监督检查机制;强化政策统筹协调,推进综合配套改革,优化公共资源配置,保障规划目标和任务的顺利完成。

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全市人民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舟山市委的领导下,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为推进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