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9005015/2020-140926 | ||
组配分类 | 统计数据 | 发布机构 | 市水利局 |
生成日期 | 2020-10-10 | 公开方式 | 依申请公开 |
舟山市水资源公报
2013
舟山市水利水务围垦局
《舟山市水资源公报》编辑小组
成员名单
组 长:孔双龙
副组长:陈德操 翁益松
成 员:江士明 丁夏浦 鲍国光 郭勇
夏云荣 陈 钺 张晓芳
图 表:夏云荣 张晓芳
目录
一、概述
二、降水量
㈠ 分区降水量
㈡ 降水量年内分配
㈢ 降水量空间分布
三、水资源量
㈠ 地表水资源量
㈡ 地下水资源量
㈢ 入境水量和入海水量
㈣ 总水资源量
四、水库蓄水动态
五、供水与用水量
㈠ 供水量
㈡ 用水量
㈢ 耗水量
㈣ 水资源利用概况
六、水质概况
七、水雨情概况
八、重要水事
2013年舟山市水资源公报
2013年,全市平均降水量1172.8毫米(折合水量14.7405亿立方米),较上年平均降水量少34.9%,比多年平均降水量少8.0%,为平水年份。
全市水资源总量为5.6416亿立方米,较上年平均减少56.8%,比多年平均值少18.4%。其中地下水资源量1.3709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24.3%。产水系数0.383,产水模数44.9万立方米每平方千米。人均水资源量为494.0立方米。
全市年末总蓄水量5612.0万立方米,占总蓄水能力的39.3%,比上年末减少32.5%。
全市总供水量14870万立方米,比上年增加474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水源供水量13228万立方米,占88.96%。
全市总用水量14870万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1755万立方米,占11.8%;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86立方米,城乡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37.3立方米。全市平均水资源利用率26.4%。
总耗水量6305.35万立方米,平均耗水率44.3%。其中农田灌溉耗水量1456.55万立方米,占23.1%。
全市退水总量为6328.34万立方米。
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部分水库饮用水水源地和河道水质仍未达标。
2013年,全市平均降水量1186.4毫米(折合水量14.9120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降水量偏少7.0%,较上年降水量偏少34.1%。
㈠ 分区降水量
市区,年降水量1250.2毫米(折合水量11.5008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12.195亿立方米)偏少5.7%,较上年偏少32.8%。其中,定海区年降水量1291.6毫米(6.8597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7.2225亿立方米)偏少5.0%,较上年偏少31.4%;普陀区年降水量1193.7毫米(4.6411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4.9725亿立方米)偏少6.7%,较上年偏少34.9%。
岱山县,年降水量1007.0毫米(折合水量2.7098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3.1285亿立方米)偏少13.4%,较上年偏少40.5%。
嵊泗县,年降水量780.4毫米(折合水量0.5299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0.7054亿立方米)偏少24.9%,较上年偏少45.0%。
㈡ 降水量年内分配
全市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匀,以7个站作为代表进行降水量资料统计,1-3月降水量214.7毫米,4-6月降水量511.7毫米,7-9月降水量123.6毫米,10-12月降水量263.1毫米,分别占全年降水量的19.3%、46.0%、11.1%和23.6%。降水量最大月份为6月,平均降水量275.4毫米;最小月份为7月,平均降水量7.1毫米,嵊泗站最小,7月份降水量为0毫米。
㈢ 降水量空间分布
年降水量的地域分布不均,由舟山本岛的北部向东北部递减,舟山本岛北部长春岭站为高值区,年降水量为1373.0毫米,北部嵊泗站为低值区,年降水量为821.0毫米,地域差值552.0毫米。金塘站年降水量较大,为1352.0毫米。
㈠ 地表水资源量
全市地表水资源量为5.6416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448.8毫米,比多年平均值减少1.2749亿立方米,减少幅度为18.4%,较上年偏少56.8%。
按分区计:
市区4.7323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偏少14.5%,较上年偏少53.4%。其中定海区2.9449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偏少12.2%,较上年偏少50.8%;普陀区1.7873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偏少18.0%,较上年偏少57.2%。
岱山县0.7963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偏少32.7%,较上年偏少67.3%。
嵊泗县0.1131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偏少43.0%,较上年偏少74.6%。
全市地表径流的时空分布趋势与降水量基本一致。舟山本岛北部高值区为长春岭站601.73毫米,嵊泗低值区为213.625毫米。
长春岭径流站由于改建,2013年停测。
㈡ 地下水资源量
全市地下水资源量1.3709亿立方米,海岛山丘区为河川基流量(地表水资源量的重复计算量),比多年平均偏少15.1%,较上年偏少34.9%。
按分区计:
市区1.0696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偏少16.0%,较上年偏少32.8%。其中定海区0.6380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偏少17.3%,较上年偏少31.4%;普陀区0.4316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偏少13.9%,较上年偏少34.9%。
岱山县0.2520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偏少7.4%,较上年偏少40.5%。
嵊泗县0.0493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偏少29.6%,较上年偏少45.0%。
㈢ 入境水量和入海水量
全市向大陆引水等入境水量0.2140亿立方米,入海水量5.4947亿立方米。
按分区计:
市区入境水量0.1928亿立方米,入海水量4.6433亿立方米。其中定海区入境水量0.0822亿立方米,入海水量2.8659亿立方米;普陀区入境水量为0.1106亿立方米,入海水量1.7774亿立方米。
岱山县入境水量0.0212亿立方米,入海水量0.7519亿立方米。
嵊泗县无入境水量,入海水量0.0995亿立方米。
㈣ 总水资源量
全市总水资源量5.6416亿立方米,产水系数0.383,产水模数44.9万立方米每平方千米。
按分区计:
市区总水资源量4.7323亿立方米,产水系数0.411,产水模数51.4万立方米每平方千米,其中定海区总水资源量2.9449亿立方米,产水系数0.429,产水模数55.5万立方米每平方千米;普陀区总水资源量1.7873亿立方米,产水系数0.385,产水模数46.0万立方米每平方千米。
岱山县总水资源量0.7963亿立方米,产水系数0.294,产水模数29.6万立方米每平方千米。
嵊泗县总水资源量0.1131亿立方米,产水系数0.213,产水模数16.7万立方米每平方千米。
全市年末总蓄水量5612.0万立方米,占总蓄水能力39.3%,比上年末减少32.5%。其中全市小(二)型以上水库年末蓄水量4323.9万立方米,占蓄水能力的39.0%。全市唯一的中型水库—虹桥水库年末蓄水量573万立方米,比上年末减少148万立方米。以各县(区)饮用水水源地13座水库为代表。
㈠ 供水量
全市总供水量14870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13228万立方米,占89.0%;地下水源供水量49万立方米,占0.3%;其它水源供水量1593万立方米,占10.7%,其中海水淡化845万立方米,污水处理回用634万立方米。
在地表水源供水量中,蓄水工程供水量8027万立方米,占60.7%;调水工程供水量146万立方米,占1.1%;提水工程供水量2915万立方米,占22.0%;引水工程中大陆引水2140万立方米,占16.2%。
按分区计:
市区供水量11803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10641万立方米,占90.2%;地下水源供水量6万立方米;其他水源供水量1156万立方米。其中,定海区供水量7223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6588万立方米,占91.2%,地下水源供水量3万立方米,污水处理回用632万立方米;普陀区供水量4580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4053万立方米,占88.5%,地下水源供水量3万立方米,其他水源供水量524万立方米。
岱山县供水量2698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2485万立方米,占92.1%;其他水源供水量213万立方米,占7.9%。
嵊泗县供水量369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102万立方米,占27.6%,地下水源供水量43万立方米,占11.7%;其他水源供水量224万立方米,占60.7%。
㈡ 用水量
全市总用水量14870万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1755万立方米,占11.8%;林牧渔畜用水量534万立方米,占3.6%;工业用水量5734万立方米,占38.6%;城镇公共用水量1937万立方米,占13.0%;居民生活用水量4260万立方米,占28.6%;生态环境用水量650万立方米,占4.4%。
按分区计:
市区用水量11803万立方米,占79.4%,其中定海区用水量7223万立方米,占48.6%;普陀区用水量4580万立方米,占30.8%。
岱山县用水量2698万立方米,占18.1%。
嵊泗县用水量369万立方米,占2.5%。
㈢ 耗水量
全市总耗水量6305.35万立方米,比上年增加229.35万立方米。平均耗水率44.3%。其中农田灌溉耗水量1456.55万立方米,占23.1%;林牧渔畜耗水量453.90万立方米,占7.2%;工业耗水量1801.20万立方米,占28.6%;城镇公共耗水量654.90万立方米,占10.4%;居民生活耗水量1923.60万立方米,占30.5%;生态环境耗水量15.20万立方米,占0.2%。
按分区计:
市区耗水量5002.45万立方米,占79.3%。其中定海区耗水量3081.85万立方米,占48.9%;普陀区耗水量1920.60万立方米,占30.4%。
岱山县耗水量1144.75万立方米,占18.2%。
嵊泗县耗水量158.15万立方米,占2.5%。
㈣ 水资源利用概况
全市水资源总量5.6416亿立方米,人均拥有水资源量494.8立方米,比上年(1144.4立方米)减少56.8%。城乡居民生活总用水量4260万立方米,人均用水量37.3立方米。其中城镇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42.3立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27.6立方米。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86立方米,其中水田灌溉亩均用水量280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8.0立方米。全市平均水资源利用率26.4%。
按分区计:
市区城乡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40.1立方米,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84.4立方米,水资源利用率24.9%。其中定海区城乡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40.1立方米,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90立方米,水资源利用率24.5%;普陀区城乡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40.1立方米,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69立方米,水资源利用率25.6%。
岱山县城乡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30.3立方米,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93立方米,水资源利用率33.9%。
嵊泗县城乡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28.1立方米,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50立方米,水资源利用率32.6%。
全市退水量6328.34万立方米,比上年增加3.6%。
根据浙江省水资源监测中心舟山分中心对全市重点23个地表水监测点进行分析(基湖水库因加固2013年未监测),其中Ⅲ类占39.1%,Ⅳ类占47.8%,Ⅴ类占4.4%,劣Ⅴ类占8.7%。影响地表水水质的主要污染因素水库为五日生化需氧量、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河道为五日生化需氧量、总磷、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
在监测的11座水库中,Ⅲ类水质占54.5%,Ⅳ类水质占45.5%。市城区饮用水水源地的芦东水库、大岙水库、虹桥水库、庙跟水库、岑港水库和岱山县落沙湾水库水质符合饮用水Ⅲ类标准;市城区饮用水水源地的洞岙水库、应家湾水库、岱山县小高亭水库、磨心水库和嵊泗县长弄堂水库水质为Ⅳ类水质。
12个监测河流断面中,达到水质类别Ⅲ类的占25.0%,Ⅳ类水质占50.0%,Ⅴ类水质占8.3%,劣Ⅴ类水质占16.7%。紫薇河和盐仓河水质达到Ⅲ类水水质类别要求,其余河道未达到相应的指定功能水质类别要求。
1、2013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一届“世界水日”,3月22日~28日第二十六届“中国水周”。我市以“加强水域保护,建设生态新区”为主题,以水法宣传、河道保护宣传等“关爱生命,保护水源”为载体,创新形式,早计划,早部署,早行动,精心安排了一系列水法宣传活动。通过多种媒体开展宣传,在人民广场开展水利知识有奖竞答等活动,在主要街道、社区、广场、公园印发海报进行宣传并在局宣传窗宣传水法小知识等。
2、6月5日,副省长、新区党工委书记、市委书记孙景淼调研全市水资源保障工作。他强调,新区发展水为先,要科学统筹、多措并举,进一步强化水资源保障能力,为新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水资源支撑。实地考察了定海双桥野鸭山水闸、虹桥水库和白泉河道整治现场,并听取了我局关于全市水利工作的汇报。孙景淼指出,水资源是制约新区建设发展的主要要素之一,要牢固树立三个理念:“舟山发展水为先”,以水资源保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新区建设节约水”,综合利用水资源,集约节约用水;“科学统筹保障水”,妥善处理好区域与结构、外引与自给、生产与生活、水量与水质的关系。
3、 6月5日,全省水资源工作现场会在舟山召开,会议要求2013年是我省全面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关键的一年,要加快建立“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体系;加强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功能区管理,做好水资源保护规划的编制;全面提升管理能力,开展水资源管理规范化建设,加快信息系统建设等。
4、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6月18日组织有关单位代表和特邀专家组成评估组,对我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进行了中期评估。评估组在现场考察、听取试点工作汇报和查验有关资料后,对照节水型社会建设33项评估指标进行赋分。评估组认为在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过程中,舟山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积极探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建立了一批节水示范工程(点),在落实节水“三同时”制度、非常规水利用、居民用水户阶梯式水价和非居民用水户超计划(定额)累进加价、节水型载体创建、节水意识宣传教育等方面,取得了许多可以推广和借鉴的经验。
5、7月12日,省发改委、省水利厅在杭州联合组织召开《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水资源节约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审查会议。评审专家组任务该规划指导思想明确,规划目标合理,提出的成果基本可靠,要求按照审查意见抓紧修改完善后尽快上报省发改委和省水利厅。
6、深入实施“强塘工程”建设。2013年全市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新增开工15座,完成加固10座,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标准海塘加固完成10条5820米。
7、2013年我市完成清水河河道建设、村庄河沟整治共94公里。在河道整治建设中,全面贯彻落实生态治水、人水和谐的河道建设理念,建成了一批集防洪排涝、灌溉引水、生态景观、文化休闲于一体的示范工程,成为新农村建设和水环境整治的亮点。
8、全市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规划任务在2012年底全部完成。2013年,省发改委和省水利厅通过农村饮水提高工程调研,开展2014~2020年农村饮水提升工程实施计划。
9、积极开展水土保持和水土流失治理。2013年,全市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0.1平方公里,其中封禁治理6.1 平方公里,水保林和经济林2.08 平方公里,基本农田0.9亩,恢复植被、种草及其他 1.02 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