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舟山市科学技术局>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政府专项信息> 建议提案办理>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索引号 文号
发布机构 生成日期 2023-11-06
组配分类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公开方式
舟山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对市七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32号建议的复函
发布日期:2020-10-26    来源:市科学技术局    访问次数:    字号:[ ]

吴嘉平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继续大力支持浙江大学舟山校区办学 创建顶级海洋工程技术创新平台的建议》收悉。根据办理工作责任分解要求,明确由我局负责主办此建议,结合市财政局、市教育局等单位的协办意见,经认真研究,现将建议中涉及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近三年,围绕国家海洋战略目标和浙江省大湾区建设发展需求,舟山市人民政府一直鼎力支持浙江大学舟山校区办学,依托浙江大学多学科综合优势和舟山海洋区位优势,在支持浙江大学陆续在舟山市建立高能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浙江大学开展产学研攻关、引进浙大系科技人才和团队、组织企业参与浙江大学组织的多形式科技服务活动等多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当前已开展的工作

(一)支持浙大高能级平台建设

近三年,支持浙江大学在舟山市启动建设国家发改委试验基地,新建海洋感知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浙江舟山群岛海洋生态系统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海洋牧场观测网数据中心、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首个国家海洋电子产业基地、大湾区(智慧海洋)创新发展中心等8家高能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同时,稳步推进已建高能级科技服务平台运行工作,在浙江省科技厅组织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责任期考核中,海洋岩土工程与材料、海洋观测-成像试验区两个省重点实验室考核结果皆为优秀;在浙江省发改委组织的省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建设及运行情况评估中,海洋工程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获评优秀;摘箬山海洋科技示范岛示范基地科技引领、创新推动、文化集聚的效应日益凸显,标志性成果海流能发电装备项目研究成果被评为中国海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二)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产学研合作

近三年,我市累计安排科技资金2400万元,用于支持浙江大学与我市企业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项目涉及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电子信息、传统海洋产业升级改造等多个领域。浙江大学标志性科研成果转化项目自行研制的除锈爬壁机器人,已在位于舟山长涂岛的金海船务公司正式交付使用,企业反馈积极。其中自行研制的除锈爬壁机器人”“液氮速冻水产品保鲜技术及装备”“50-500联动液体发酵系统水产加工智能化加工技术与装备等项目成果已经在我市相关企业得到应用推广。

(三)积极引进浙大系科技人才团队

近三年,先后引进朱嵘华、李培良、贺治国、李春峰等浙大系科技人才和团队4个,其中国家专家徐志伟领衔的海洋电子信息技术创新团队,获批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实现我市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零突破。柔性引进潘德炉院士,开展智慧海洋重大项目策划和团队组建。引进朱嵘华、瞿逢重、张大海、赵西增等一批高端人才在舟创新创业。我市累计支持科研、人才经费规模超1500万元,通过一系列团队及项目的引进,大大提升我市海洋电子信息、海洋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科技支撑能力。

(四)协助拓展校企、校地合作渠道

近三年,我市积极组织企业参与浙江大学组织的国际海洋技术会展、第四届海底观测科学大会、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等活动,共组织百余家企业参会参展。组建浙江大学舟山技术转移中心,主要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舟山专家智库建立、产学研对接、科技项目联合申报、校企创新平台共建和人才交流互动等工作,致力于搭建校地合作的重要窗口和桥梁;组建定海协同创新中心,共同实施年加工量3万吨的水产品智能工厂建设、液氨速冻生产线开发、船舶智能移动导航系统开发、20万吨环保水泥砂浆智能生产线开发等校企合作项目;与普陀区、岱山县、嵊泗县签订科技服务合作协议,服务船舶修造、机械制造、水产养殖、海洋电子等企业。

二、下一步的工作举措

(一)全面深化与浙江大学合作

启动实施舟山版深根计划,务求与浙江大学合作全面开花,力争将浙大科研资源物尽其用。各县(区)、功能区全面强化与浙江大学合作,通过构建科研平台、联合产业攻关、共建人才培养基地等方式全面深化与浙江大学合作。通过各县(区)、功能区联手构建与浙江大学全面科技合作格局,全面提升浙江大学服务支撑和引领舟山社会经济创新发展的能力。

(二)协同共建浙江省智慧海洋(湾区)实验室

以建设省大湾区(智慧海洋)创新发展中心为抓手,启动创建海洋领域浙江省实验室。充分发挥浙江大学综合学科优势和海洋工程与技术领域的创新实力,深度依托海洋二所在中国海洋科学研究的领先水平以及承担国家重大任务的业务能力,着力打破体制机制障碍,通过政、企、学、研、商协同共建浙江省智慧海洋(湾区)实验室。

(三)共同建设浙大舟山海洋科创园

在浙江大学舟山校区的南侧地块,规划建设浙大舟山海洋科创园。科创园将以浙大学科资源为核心支撑,支持引进浙大系、央企、民企开展科技成果研发、转化,引导第三方社会资本成为产业资本,形成人才+资本的创新创业特色;依托政府开展政策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积极引进海内外的各类高层次人才,尤其是带项目、带技术、带资金的高端人才及创业团队的引进。

(四)共同谋划建设智慧海洋大科学装置

充分利用浙江大学舟山校区已建成的海洋科研设施群优势,由浙江大学牵头,与国内海洋领域院士、大科学家开展合作,积极整合国内海洋领域科研资源,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力争在我市布局建设国家智慧海洋大科学装置。

(五)共建共享大学科研平台资源

依托浙大海洋学院三池、六槽、一台、一筒等设备设施实验平台,加快国际与国内海洋技术合作共享、共建共赢,努力建成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海洋技术试验基地,为新区集聚成果、人才、项目提供便利。双方进一步探索建立校企平台共建、共管、共享的三共机制,让学校科研平台确实融入企业发展,规避重复建设。

(六)建设浙大舟山技术转移中心

目前,浙江大学舟山海洋研究中心已经建成浙大舟山技术转移中心,将依托浙大整体在人才、信息、资金、技术等方面的资源,为我市提供科技人才推荐、科技咨询、科技平台组建、技术转让、科技项目设计、科技招商、科技企业孵化等服务。下一步,将进一步完善与浙大舟山中心科技会商制度,组建专业化成果推广队伍,力争打造成为创新资源广泛集聚、技术展示交易活跃、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产业化显著的重要窗口。

(七)共同向省有关部门争取明确科技统计口径

我市迫切希望将浙江大学海洋学院的科研、人才等资源纳入舟山市成果统计范畴。下一步,双方继续向省教育厅、省统计局等有关部门进行沟通,争取将浙江大学海洋学院科研、人才数据纳入舟山市属地统计。

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舟山市科学技术局

                           2020819日 

 

(联系人:於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