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规划计划> 工作计划与总结>
索引号 001008009005018/2018-123612
组配分类 工作计划与总结 发布机构 市海洋与渔业局(市海洋行政执法局)
生成日期 2018-06-0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市海洋与渔业局2017年工作回顾和 2018年主要工作安排
发布日期:2020-06-02 来源:市海洋与渔业局(海洋行政执法局) 访问次数: 字号:[ ]

2017年,全市海洋与渔业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舟山群岛新区发展大局,始终盯着打好“五大会战”,建设“四个舟山”精准发力、突破攻坚,取得了较好成绩。全市渔业总产值159亿元,渔民人均收入达到28241元,分别增长7.4%和9%。

(一)围绕跑出新区发展加速度,统筹推进科学管海、生态用海。舟山绿色石化基地等国家战略项目海域海岛空间要素保障有力,舟山自贸区离岛片区油品储运基地围填海工程82.3公顷专项指标上报国家海洋局,甬舟铁路项目列入国家重大基础设施用海。严格落实海洋生态红线制度,严格执行《浙江省海洋生态红线划定方案》。严格执行《舟山市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条例》,制定实施海钓管理暂行办法、贝藻类捕捞管理暂行办法、海钓船标识管理暂行办法等配套办法,发放海钓证共计7200本。编制并组织实施《美丽黄金海岸线修复建设规划》,以沈家门蓝色海湾、百里滨海大道等项目为重点,整治修复海岛岸线10公里。全力配合开展国家海洋督察、中央环保督察,积极推进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启动全国第一次海洋经济调查。

(二)围绕渔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经深入谋划、积极争取,我市获批农业部首个国家绿色渔业实验基地。编制基地建设规划及三年行动计划,以渔业资源产权和渔业权制度创新为突破口,探索构建渔业管理、绿色产业、服务保障三大新体系。以市政府文件出台《关于加快远洋渔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招引大洋世家、浙江汉荣等有较强实力的远洋企业进驻国家远洋渔业基地,伊朗、乌拉圭等过洋性渔业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建设全国首个远洋渔业海上流动管理平台,“普远801”生产指挥船在东南太平洋秘鲁外侧公海定期巡航,与秘鲁办事处形成联动管理格局,获农业部和驻外使领馆高度肯定,得到国内10余家媒体报道,分别获“最美浙江人—浙江骄傲”“最美舟山人—舟山魅力”提名奖。围绕剿灭劣Ⅴ类水,推进渔业转型促治水行动,完成养殖塘生态化改造2310亩,示范推广配合饲料替代新鲜或冰冻小杂鱼6326亩。开展渔业主推品种、模式与技术联合行动,创建4个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全市初级水产品质量追溯点达到40个。全市完成渔港(避风锚地)建设投资2.9亿元。

(三)围绕深化“一打三整治”行动,坚决打好“幼鱼资源保护战、伏休成果保卫战、禁用渔具剿灭战”。全面落实省人大常委会保护幼鱼决定、农业部新伏休制度,举行全市“三战”执法行动启动仪式,始终保持陆上市场、渔港、岙口、船厂等地毯式严管,海上舟山北部渔场、洋鞍渔场,海礁、浪岗等重点海域,渔船回港主要水道、航道等常态化严打的高压态势,特别在伏休期间实行24小时全天候打击。全市查获涉渔“三无”船舶97艘,没收违禁渔获物11.8万公斤,清理“地笼网”“滩涂串网”等禁用渔具18544顶,移送司法机关17起、93人。全面启动实施“湾(滩)长制”,实现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湾(滩)长全覆盖。组织实施农业部、省政府领导参加的“2017舟山渔场增殖放流”大型活动,放流大黄鱼约1000万尾,为历史之最,全年放流大黄鱼、曼氏无针乌贼等苗种13.45亿尾(粒)。推进嵊泗马鞍列岛、普陀中街山列岛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投放人工鱼礁4.8万空方,海洋捕捞与资源保护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四)围绕“三增”“三减”“三严”,推进科技兴安、铁腕整治。市、县(区)、乡镇(街道)及全市120 个基层管理服务站、79个渔船船位点验点严格实行六小时一次渔船安全动态点验、编组生产、渔船船长记分、渔船黑名单等制度,并加强渔船进出港签证管理。同时,加强对1023组编组渔船的动态监控,及时发现落单渔船。以帆张网、老旧渔船等为重点,落实补助资金5.29亿元,压减国内捕捞渔船327艘、6.35万千瓦。采取面上排查和海上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全市开展海上和港口安全检查1982次,查处违规渔船188艘。特别是伏休开捕前,对全市5595艘渔船逐艘进行登船检查,杜绝渔船带病出海。开展帆张网渔船、休闲渔船、涉氨冷藏船专项整治,做到检查一艘、合格一艘、放行一艘。全面完成4546艘渔船北斗船载设备更新,伏休结束前在全市1920艘10人以上渔船全部安装智能AIS终端,全市1520艘渔船先行安装固定式北斗示位仪,建成9座近海小物标雷达监测站,实现对渔船船位全天候、全时段、全区域实时监控。


2018年,全市海洋与渔业工作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为主线,统筹国内国外两个渔场,探索推进从资源掠夺型向生态养护型、从传统产业型向业态创新型、从单一生产型向全产业链型三大转变,重点推进以下六项工作:

(一)聚焦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推动资源集约利用、环境整治修复。一是重点保障新区重大项目用海用岛。加快舟山自贸试验区内重大战略项目用海用岛报批进程,力争完成绿色石化基地围填海工程报批工作,研究提出国际油品储运基地用海用岛初步解决方案,甬舟铁路取得用海预审意见和海洋环评批复。二是全面落实海洋生态红线管控。以沈家门蓝色海湾、百里滨海大道为重点,加快推进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市县联动推进嵊泗马鞍列岛、普陀中街山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舟山东部海洋特别保护区争取获省政府批准,并开展总体规划编制等前期工作。三是加强海域海岛规范管理。以国家海洋督察为契机,坚持问题导向,查补短板。积极争取围填海计划指标,努力盘活存量围填海,开展闲置围填海专项调查,全市完成海岛岸线调查1910公里。

(二)聚焦打造现代渔业样板,加快建设国家绿色渔业实验基地。一是加快推进渔业产权化改革。实施渔业资源产权化和渔业权制度创新,按照先易后难的思路,率先探索对休闲渔场、海钓渔场、海洋牧场、养殖区域等进行确权,构建集管理、养护、利用于一体的模式,并探索以渔业确权化改革推动渔业证券化、渔民转产转业。二是加快培育绿色渔业产业体系。实施海洋牧场工程,渔业新业态发展工程、渔船和装备提升工程、智慧渔业建设工程、渔业全产业链工程、绿色渔业国际合作工程、绿色渔业服务平台工程,重点推动休闲渔业转型升级、规范发展,出台实施国家绿色渔业实验基地发展规划、推进绿色渔业实验基地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快推进休闲渔业转型升级若干意见和休闲渔业船舶管理办法。探索休闲渔船企业化管理,统一码头等基础设施,抓紧推进监控全覆盖。推广渔船保鲜、冷链和节能减排技术,加快养殖塘生态化改造,发展设施养殖。三是加快推进渔船现代化。重点实施渔船标准化、智能化、机械化改造,推动沿岸渔船玻璃钢化,探索渔船机器换人,试点应用自动蟹笼机和帆张网机械臂等,实现减人增效。

(三)聚焦修复振兴舟山渔场,纵深推进“一打三整治”行动。一是全面实施“湾(滩)长制”。健全组织体系,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知晓率。建立健全湾(滩)长巡查与相关主管部门日常监督检查协同机制,加大抽查、核查、督查力度。二是强化陆海联动执法。完善和落实海上常态化执法、陆上联合执法等机制,实施捕捞、流通、加工全链条,海上、港口、交易场所、冷库等全方位铁腕整治,提升管控能力。三是推动减船转产。以帆张网等渔船为重点,推进减船转产,加快调整作业方式,压减国内捕捞产量7%左右。四是加强“平安海区”建设。坚持海上问题陆上抓,汛期问题汛前抓,开展海上联合执法行动,提升综合管理水平。

(四)聚焦建设远洋渔业强市,推动产业规范有序发展。

一是打好规范管理硬仗。由市政府牵头,建立远洋渔业联席会议制度,出台实施《舟山市远洋渔业暂行管理办法》。以远洋渔业企业、东南太平洋公海为重点,开展安全生产整治,强化秘鲁南美办事处和生产指挥船联动服务管理。以外籍劳动力为重点,把好“船员入口关”“涉外培训关”“船上管理关”,探索建立船员“黑名单”制度。二是优化远洋渔业项目布局。启动南极磷虾拖网加工渔船项目,开发南极磷虾、鳕鱼等资源。积极稳妥推进过洋性渔业合作,谋划安哥拉、苏里南等项目,争取6艘玻璃钢冰鲜金枪鱼延绳钓渔船早日赴基里巴斯海域生产。三是推动产业做强做精。培育远洋龙头骨干企业,鼓励市内现有企业重组整合,提倡自主股份经营,规范挂靠代理,组建生产、运输、销售等形式的合作社。探索远洋水产品新区水产品交易中心统一销售模式,提升定价话语权。

(五)聚焦打造“平安渔业”,守住渔业安全生产底线。

一是抓基础。全面开展基础调查,做到实际船只数量清楚、船上实际从事作业的人员清楚、船只实际情况与证书对照情况清楚。逐步对所有渔船、船员纳入管理系统,实现精细化管理。二是抓规范。严格落实6小时一次渔船动态点验、编组生产等制度,并对落实情况进行“回头看”。加强常态化隐患排查,重点在伏休开捕节点逐艘登船检查。三是抓素质。推进渔船船东、船长面对面教育,严格船员职务培训和考试,规范培训教师资格准入。通过培训提升和督查倒逼,加强基层管理人员业务能力。四是抓创新。编制各级各部门安全监管责任清单,落实管理职责探索渔业安全企业化管理,并计划在嵊泗县开展试点。探索依靠渔区妇女队伍加强安全管理的途径。

(六)聚焦海洋与渔业重大项目,增强创新发展动力。一是加快推进第一次全国海洋经济调查。加强质控,确保2018年6月前高质量完成任务。二是加快推进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加强评估、加快进度,强化对重点实施项目的监管。三是加快推进“智慧海洋”建设。加强总体谋划,启动方案编制,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启动海洋与渔业大数据中心建设,推进智慧海洋管理平台(应急指挥中心)、渔业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四是加快推进渔港(避风锚地)建设和综合运行管理。全市计划完成建设投资1.5亿元以上,支持普陀区沈家门渔港探索经营管理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