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舟山市财政局>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规划计划> 专项规划>
准确把握“十四五”时期舟山财政国资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发布日期:2021-05-28 来源:市财政局 访问次数: 字号:[ ]

“十四五”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变化,需要我们认清新形势、把握新方位。

一要科学把握宏观经济形势新变化。从国际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但同时世界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冲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特别是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还将带来巨大变量。从国内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加快实现期,正逐步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从我市看,当前舟山正处于赶超发展关键突破期,“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海洋强国等战略赋予重大机遇,自贸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重大项目产能将全面释放,展示“重要窗口”海岛风景线的新征程全面开启;2020年我市经济指标成绩靓丽,GDP增长12%,增速居全省各市首位;2021年GDP预期增长10%,经济运行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但同时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动能不够强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也将对我市产业升级和一些外向型经济带来严峻挑战。

二要科学把握财政国资工作新挑战。近年来,我市财政国资管理改革走深走实,服务大局能力显著增强,但同时面临一些风险和挑战。第一,财政“紧平衡”压力增大。从收入看,财政收入组织工作任务依然严峻,疫情冲击下经济企稳回升的态势还不稳固,传统产业税收持续低迷,部分重点项目税收落地情况不够理想,新的税源性企业和项目引进落地尚不明晰,浙石化项目预期地方税费产出有限。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提出,要保持一定的减税降费力度,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目前政策如何调整尚未明确,但已有政策的延续实施,将带来持续的政策性减收,财政收入可持续压力较大。从支出看,落实“六保”“六稳”各项工作的投入大幅增加,“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等刚性支出持续加码,“四个舟山”建设发展资金需求持续走高,未来以科技为核心竞争的投入更需财政政策资金引导支持,导致我市财政支出将面临快速增长的局面。而我市财政总体底子薄,可用财力少,去年通过一系列调控手段,应压尽压、应减尽减、应保尽保;今年政策空间收窄、调控余地缩小,财政收支矛盾将持续凸显。第二,风险防范任务艰巨。债务风险防范方面,随着隐性债务化解工作的深入推进,由财政资金偿还化债的空间非常有限,剩下的都是“硬骨头”;而我市大部分国有企业盈利能力较弱,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较慢,加上上级对隐性债务化解要求收紧,使得化债难度进一步增大。社保基金运行方面,由于受“老龄化”、社保费减免及养老待遇连年上调等政策影响,我市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严重,2021年市级缺口预计30亿元;同时随着我省规范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政策的实施,地方财政负担进一步增加,兜底责任日益加剧。基层财政管理方面,乡镇财政机构职能目前还相对弱化,专业力量薄弱,部分单位内控体系不健全、制度不完善,预算收支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等不够严格有效,部分单位财政资金安全管理不到位、项目管理不规范、资金分配不及时,存在风险隐患,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认识,防范风险。第三,国企改革仍需破题。尽管“十三五”改革发展取得可喜成绩,但我市国资国企仍存在一些薄弱点,如国资布局结构不尽合理,资源较为分散且存在一定的同质化竞争;国有资本运营能力较弱,市属重点国有企业盈利能力偏低,持续发展空间不足;融资渠道方式不够丰富,国企“等政策、靠财政、要土地”的传统投融资思维尚未完全转变,谋划创新融资渠道力度不够;市场化改革步伐较缓,混合所有制改革进程缓慢,资产证券化水平较低,仍未实现上市公司数量零的突破;国资监督管理尚存漏洞,有的企业重大决策不规范、制度执行和内部监管不到位,责任落实层层递减。随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深入推进,对我市国资监管格局构建和监管职能转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高度重视、积极研究,采取更加有力有效措施加以应对。

三要科学把握财政国资“十四五”新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和市委七届十次全会擘画了我国、我省和我市未来五年发展蓝图,为我们在新征程上砥砺奋进提供了科学指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和全省财政工作会议、全省国资监管工作会议全面部署了财政国资经济重点工作,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财政国资工作明晰了路径。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市委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对形势的研判和对工作的部署上来,在应对复杂的局面中找准坐标、彰显担当。“十四五”时期财政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一是收支运行更加稳健。财政收入保持稳健增长,收入质量有所提升,支出结构持续优化,铁心过紧日子思想深入人心,集中财力办大事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二是财政制度更加科学。充分发挥财政宏观调控和逆周期调节作用,增强财政政策与其他政策的协同性,进一步提升服务大局的能力;健全民生保障制度体系,以普惠性、均等化、可持续为方向,突出基本民生,保障底线民生,发展重点民生。三是财政改革更加领先。加快构建具有舟山特色、有利于“创新发展、优化生态、改善民生、强化统筹、讲求绩效”的现代财政体制,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基本成型,支出标准体系稳步建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加快推进,风险防控制度持续规范。四是财政管理更加高效。大力推进财政数字化转型,加快升级预算管理一体化、统一公共支付平台、政采云、电子票据等重点项目,基本构建“整体智治、协同高效”财政管理机制,为我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贡献财政力量。“十四五”时期国资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一是推进监管方式转轨。按照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要求,确立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和授权经营体制,推进国资监管方式由综合管控型向规划引导型转轨,有效激发和释放企业内在活力,提升企业发展变革能力。二是推进产业体系转轨。培育更具竞争力的产业布局体系,坚持推动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坚持大力发展战略新型产业,推进国有资本由传统产业向未来产业转轨,加快构建以国资国企为主导力量、多种经济成分有效参与的先导产业体系。三是推进发展模式转轨。充分发挥国有企业战略引领和骨干支撑作用,统筹推进存量盘活、资源整合、增量布局,加快国有企业市场化转型进程,形成资源导入、产业增值、先导布局的国资国企良性发展新模式和新路径。

围绕上述“三个把握”,我们要坚持系统观念,增强“窗口”意识,保持战略定力,全面、辩证、长远地审视舟山发展和财政国资改革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努力育先机、开新局,推动全市财政国资工作迈上新台阶。重点要树立“四个思维”,全面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

(一)树立政治思维,明确新发展阶段使命任务。财政国资部门首先是政治部门,其次是业务部门,做好财政国资工作,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树立宏观思维和大局意识,以当家的思维担当管家的责任,增强科学把握形势变化、精准识别现象本质、有效抵御风险挑战的能力。要提高政治执行力,紧紧把握中央关于“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要求,对标上级重大决策部署,谋划好“十四五”时期我市财政国资重点工作的内容、路径、方向。同时,要增强服务大局能力,将“财为政服务”理念贯穿财政国资工作全过程,不断提高融入和支持“四个舟山”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

(二)树立系统思维,构建新发展格局四梁八柱。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两个大局”、立足新发展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做好一切财政国资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一方面,我们要根据新发展格局的形势变化和“十四五”规划要求,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不断调整完善集中财力办大事财政政策体系,聚焦打造国内大循环的战略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强化财税政策与金融、产业、投资、区域等政策的协同,优化减税降费、专项资金、政府债券、产业基金、政府采购等工具的组合,着力促消费、扩投资、优外贸、惠民生;国有企业要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科技自立自强,构建迭代升级的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形成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另一方面,要从财政支出规模和政策力度着眼,兼顾稳增长和防风险需要,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统筹好收入与支出、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政策与资金、发展与安全等重大关系,坚持“全市一盘棋”,构建纵向联动、横向贯通的长效机制,夯实预算、执行、监督全链条制度基础。国资监管要与国企改革同向发力、形成合力,着力破解制约国企高质量发展的各类遗留问题和疑难杂症。同时,财政和国资之间要加强联系、互通有无,提升全局性谋划的能力,加强对现有资金、资源、政策的通盘考虑和统筹安排,在协同推进投资管理、债务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等方面谋求新的突破。

(三)树立创新思维,跑出新发展任务改革速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随着我国迈入新发展阶段,改革也面临新的任务,必须拿出更大的勇气、更多的举措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我们要着眼于构筑舟山发展的国家战略优势,坚定不移走打破常规、创新突破之路。一要创新理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财政国资工作的重要论述,用其所蕴含的科学理念、观点、方法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二要创新制度供给,按照全会明确的目标任务,大力推进财政体制改革、专项资金改革、绩效管理改革等,加快构建与“重要窗口”海岛风景线建设相适应的现代财政制度。三要创新工作方法,围绕“整体智治”,以数字化改革撬动财政国资改革,充分发挥大数据在分析、决策、管理、监督、服务中的作用,全面提升智能化智慧化水平;围绕“强基赋能”,以国资管理创新带动国企改革发展,进一步优化完善决策机制、造血机制、考核机制,纵深推进我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

(四)树立底线思维,确保新发展基石扎实牢固。底线思维是习近平总书记一贯强调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形势越复杂,越需要注重风险防控问题,坚决守住不发生财政国资风险的底线。出台政策、上马项目,不仅要看当前能否承受,更要看未来支出、隐性支出,看长远财力能否承受。要建立健全稳健和可持续的财政国资风险防控体系,深入开展防范化解隐性债务专项行动,密切关注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督促指导各县(区)防范“三保”风险,坚决防范系统内部廉政风险等,把预警前置,把短板补齐,把篱笆扎紧。国有企业要增强风险意识,既解决好企业自身风险存量,又防范好外部风险挑战,重点聚焦生产经营、重大决策、内控执行、党风廉政等领域,完善基础管理源头治理,努力把各类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处置在未发,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