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舟山市人民政府>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公共安全管理> 环境保护> 生态保护>
美丽舟山建设简报2022年第4期
发布日期: 2022- 03- 22    来源: 市生态环境局    访问次数:     字号:[ ]

岱山县拓宽两山转化通道,描绘生态共富图景

 

 

近年来,岱山大力拓宽两山转化通道,通过探索海洋新能源全产业链模式、滨海港湾美丽经济带模式、废弃盐田复垦建设国家海岛农业公园模式、海岛公园特色主题IP全域旅游富民模式等,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民生福祉,纵深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

一、新能源全产业链助力“双碳

岱山县利用海岛得天独厚的潮流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探索清洁能源发电项目,构建绿色能源产业链,启动蓝色经济发展新引擎,助力“双碳”。特别在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进行突破,探索利用可再生能源及储能系统来替代所有的化石能源,建设秀山岛国际“零碳岛”试验区,开创一条海洋特色清洁能源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之路。目前,岱山将海上风电与绿色石化基地项目建设相结合,海上风电所发电力直接送至绿色石化基地进行消纳,推进可再生能源协调供应高耗能产业发展,并进一步打造“风光火和高耗能产业集成系统”示范。此外,官山潮流能发电项目配套建设海水淡化系统,为海岛协调发展供能和供水提供典型模式示范。经测算,风电、潮流能、太阳能光伏等已建成的各类可再生能源项目一年累计发电1.4亿千瓦时,节约标煤合计约4.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7.3万吨。

二、废转再利用,废弃盐田变身农业公园

“做活”土地文章,创新海岛特色节地新模式,对废弃盐田土地资源进行废转再利用,并在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的基础上,融入生态产业化思维,由静态的废弃盐田整治转为动态的经济体,激活废弃盐田内部生态生产力,继而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例如岱西火箭盐场废弃盐田集中垦造耕地,建设现代农业观光园区并按农业生产示范区阶段、现代农业观光园阶段、国家海岛农业公园阶段三个阶段实施,最终打造出一个融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生态宜居于一体的岱山国家海岛农业公园。通过改造,一方面新增耕地面积5600亩,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另一方面能带动周边的“失地盐民”和村民在家门口从事第一、三产业,打造具有海岛特色的共同富裕新样板。

三、“生态+”,全域掘金美丽经济

以“海洋生态+海湾生态+海岛微生态”绝佳的海洋资源为禀赋,渔、盐文化为基底,聚焦“海洋运动休闲岛”主题定位,坚持“一岛一特色、一岛一主题”,以岱山岛为核心,结合秀山岛、衢山岛,串联海岬公园、鹿栏晴沙、东沙古镇、多样的博物馆群等节点,依托特色文旅节庆及赛事活动,大力发展海洋运动、泥疗养生、渔港渔村渔文化、海洋研学、浪漫蜜月等海岛公园特色主题IP旅游产品。积极融入全省“海上诗路”人文自然精品旅游线和“东海巡礼”海岛游轮观光精品线,重点推出“滨海度假之旅”、“仙岛新十景之旅”、“海岛研学之旅”、“禅修净心之旅”四条诗路。并凝聚全民力量,从以往单纯的景点旅游逐步转变为多元化全域生态旅游,将一个个零散的旅游资源串联起来,充分释放全域生态活力,把每一处“绿水青山”真正变成岱山人民致富的一个个“绿色聚宝盆”。2015年至2020年,全县旅游总收入由56.18亿元增长至114.59亿元,增长超一倍,旅游收入增长率常年保持在15%以上,已获评省全域旅游示范县。

 

 

 

 

嵊泗县

践行海上“两山”理念,提质美丽海岛生态绿色转型

 

 

嵊泗立足“生态立县”首位战略,持之以恒厚植海岛生态优势,成功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等“国字号”金名片。近年来,嵊泗依托独特的海洋生态文明内涵和优美的海洋环境,不断推动美丽生态建设成果加速向海洋产业的绿色化、低碳化、零碳化转型发展,逐渐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海岛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海陆统筹—保护与修复并举共谋海洋资源养护

高标准打造“捕捞生态化,养殖业发达,资源永续利用”的生态渔场多年来实施最严格的伏季休渔、封礁育贝等制度,推动人工鱼礁建设、增殖放流、海洋环境综合治理、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现在,数量极为稀少的大黄鱼时有被渔民捕到,曼氏无针乌贼也重新出现在嵊泗东部海域,石斑鱼、章鱼等其他珍稀鱼类生物的种群数量有所增加,海蜇、黑鲷等经济水产品旺发。通过增殖放流的育苗生产方式,等边浅蛤、小刀蛏等长势良好,贻贝、羊栖菜、鼠尾藻类等贝藻类资源重点保护品种种群数量与前几年相比明显上升,嵊泗县海洋资源修复已初见成效。同时,2021年嵊泗县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获中央2.5亿元直达资金补助,将采用“源头治理、陆海统筹、人工修复+自然恢复”的修复方法,加快实施海岛沙滩修复、海岸带整治修复等工程。

二、持续发展—绿色与经济共生探索生态渔业养殖模式

近年来,嵊泗县积极探索碳汇渔业产业发展,实施绿色渔业实验基地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围绕海洋牧场建设、资源养护生态修复、渔业新业态发展等,积极探索蓝碳经济新模式。大力发展碳汇养殖,完善集苗种供应、海上养殖、陆上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贻贝全产业链,以贻贝为代表的碳汇养殖产量突破10万吨,占舟山市贻贝产量的70 %以上。积极探索养殖多元化发展,实施深海养殖网箱项目建设和“渔光互补”养殖新模式。目前嵊泗县已成功创建2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以贻贝为代表的碳汇养殖经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对其固碳量进行核算,固碳总量达到11934.32t,单位面积平均每年固碳量8.18t/hm2·a,单位产量平均固碳量0.12tC/t,具有较好的碳减排成效。

三、战略引领—高端与现代结合培育新兴海洋产业

嵊泗县积极推进海上风电项目,积极融入长三角“降碳转型”大变革。2021年全省最大海上风电项目浙能嵊泗2号海上风电场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中广核嵊泗5号6号海上风电场实现全场45台风机并网投运,其中,5#、6#风电项目投产后,年上网电量约8.9亿千瓦时,每年节约标煤约27.9万吨,2#海上风电场项目投产后,年上网电量10.42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33.6万吨,环境效益十分显著。同时,在大洋山开展的生态高效养殖暨屋顶分布式光伏示范基地项目,完全建成后将成为国内首家单体最大的工厂化循环水智能化渔业养殖企业。工厂化循环水智能化养殖比传统塘池节约95%用地面积、节约98%用水量、节约98%用药量、养殖密度提高20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