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舟山市人民政府>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公共安全管理> 环境保护> 生态保护>
美丽舟山建设简报2022年第3期---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成果专辑(二)
发布日期: 2022- 03- 07    来源: 市生态环境局    访问次数:     字号:[ ]


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成果专辑()

 

定海区解锁“净零碳”密码 逐梦绿色共富之路

 

近年来,定海致力打造长三角乃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典型样板,2021年PM2.5平均浓度15微克/立方米,实现四连降,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实现六连升,精心呵护的五峙山列岛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引来世界“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和迁徙栖息鸟类总量连破新高。2019年定海新建村作为净零碳乡村案例之一,被写入《净零碳乡村规划指南——以中国长三角地区为例》报告,开启古镇焕新、山村蝶变的“净零碳”乡村建设序幕。

一、勇立潮头,以净零碳厚续生态底色

定海联手联合国人居署和同济大学团队,遵循联合国人居署《净零碳乡村规划指南》编制的《定海净零碳乡村规划导则》,参照《城市温室气体核算国际标准》建立的个性化碳排放核算机制,“1个机制+9大路径”减排路径体系,共同构筑起了全域净零碳建设的四梁八柱。以新建村为龙头,“净零碳”元素逐渐植入马岙村、新螺头村等6个示范点;79个村开展减碳潜力、基础与特色摸底评估,全域蓄势。干览镇和新建、马岙、新螺头等8村成功入围浙江省首批低(零)碳示范镇(街道)、社区(村)试点。与此同时,紧抓项目孵化关键点,设立每年2千万元净零碳乡村建设专项资金,通过竞争性立项模式、净零碳乡村贷产品等,持续激发净零碳建设热情,已累计签约授信额度8000万元、发放贷款300万元。

二、一村一品,海岛乡村这边风景独好

以“净零碳”乡村示范建设为引擎打造的马岙海岛古村落、三毛文化村、东岠岛休闲生态旅游岛等特色点位,让“一村一色、一点一韵、一文一景”的美丽乡村画卷渐次展开。“海上河姆渡、千年稻香村”印刻着马岙村6000年海上农耕文明,而“净零碳”正焕活着这个美丽乡村,成为 2021年“浙江省生态文化基地”。多功能净零碳公园和坑塘净化系统每年节水1640吨、节电3.24万度,减碳142.8吨;老屋改造的衣果铺、巷艺坊等“净零碳”概念特色打卡点、“碳积分”兑换活动打造低碳文旅样板。

三、迭代升级,绿色颜值与富民价值相得益彰

黄沙岙坚持走绿色低碳之路因地制宜做起了“加减法”。提高植物覆盖率,让山林碳汇吸收村民、游客的碳排放;高性能建筑围护结构、太阳能光伏、集雨系统、排风热回收……用闲置农房、废弃兵营改造成净零碳特色民宿,尽可能保留建筑原有特色的同时,凸显自然野趣,成为了旅客乡村游的特色记忆点,第三方运营实现了村民家门口就业创业这个曾留不住年轻人的“空心村”,吸引着年轻创客和匠人,也吸引着黄沙岙人回乡发展,铺就绿色富民路。

同样催生生态文旅的还有“步道经济”。“神行定海山” 全国徒步大会每年吸引众多国内外户外运动爱好者参与。位于定海中部山脉的全国首条海岛国家登山健身步道,保留原有生态格局,用传统工法修复破损古道及设施。山间小路、林道、古驿道、公路等多场景融合,用脚步丈量“海上古城 千年定海”,让人不禁说一句“青山、绿水、阳光、鲜花都在,便是幸福”。补给站穿插具有定海特色的非遗、民俗、小吃、农副产品、游戏等元素,在享受静谧悠然的同时,更增添一份乐趣。

 

 

东海之滨 幸福普陀

 

普陀区地处我国东部“黄金海岸”与长江“黄金水道”的 T 字交汇处,深水港口资源得天独厚。自2019年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以来,积极推动经济绿色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着力守护美丽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

一、生态化转型撬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修造船方面,创新5G融合应用,搭建“5G+AR远程质检”平台,推行“可视修船”。远端专家团队通过AR眼镜等现场终端设备多点连线参与“远程会诊”,节约诊断和质检费用约90%,节省时间约1/2,开创非现场质检之先河。推进B/S架构综合指挥平台建设,推广“集成修船”。开发船舶修造项目管理系统,实现维修项目管理、进度跟踪、人员分布看板和管理信息传输等功能全覆盖,达成综合指挥集约化和系统化,绿色船舶修理企业规范管理体系入选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第六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成果。4家船企入列中国19家顶级修船企业“斯佩克”成员。

在海洋渔业方面,大力发展远洋渔业,远洋渔业产量占全省56.65%,覆盖南美的阿根廷、智利和西非、南太平洋、北太平洋等渔场。鱿鱼交易占据全国70%市场份额,成为鱿鱼价格指数的制定者和全国最大的远洋渔业捕捞生产基地,建成全省首批渔业转型发展先行县(区),连续两年获评全国渔业生产先进县(区)。搭建水产品精深加工园和海洋生态科创谷等平台,技改投资保持年均18%以上的速率增长。鱿鱼、金枪鱼加工量占全国“半壁江山”,是全国主要远洋水产品加工地区。整合提升10家鱼粉加工企业,鼓励企业研发鱼溶浆、蛋白肽和海洋生物保健药品等新产品,水产品精深加工比达到55%。

二、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

立足“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和“农业文化旅游三业结合”,大力实施农业生产、农产品营销和农村产业生态化,有力推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结合农村地区周边地形地貌规划建设河流水系观光带、精品果蔬科创园、美丽田园博览园、观音稻米体验园、湿地农耕观光园和七彩玫瑰休闲园等田园建筑,进一步融合功能要素,打造多功能创意农业精品,大力发展禅意农业,推进农区变景区、田园变花园。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推行“林—鸡—肥—果”循环作业,实现农产品生产过程资源综合利用。延长农业产业链,培育观音香水莲花,精制观音莲花茶,提升价值10余倍。融合农业文化,对自然场景、生活空间进行艺术创作、文化植入、故事重构,深度挖掘田园乡村魅力,打造“农业大观园”。推行农旅结合,田园景观融入“油菜花节”“回家过大年”“丰收节”活动,推出形式多样、内容精彩、互动体验性强的农文旅融合旅游项目,探索“景区+乡村+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线路,带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创新土地流转得租金、入园就业得薪金、家庭经营得现金、股份分红得股金“一地生四金”发展模式,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降至1.60以下。

三、陆海统筹守护美丽生态环境

定位打造海上花园客厅,着力防治陆域污染,一体化推进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深化“五水共治”碧水行动,从彻底清理垃圾河、黑水河和臭水河,到全面剿灭劣Ⅴ类水体,到创建各类“污水零直排区”67个,普陀已多年保持各地表水体监测断面100%达标县级饮用水源地达标率100%。全面淘汰20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六横电厂落实超低排放改造。各加油站实施油气回收,15家企业落实VOCS治理。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3013辆。2021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5%。全市首创危废全流程管理新模式,实现行业危废闭环监管,安全处置率100%。

高质量实施国土绿化美化五年行动,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推进,2021年新增绿化2436亩。大力开展山地、坡地、城市、乡村、通道、沿海“六大森林”建设,构建布局合理、覆盖城乡、功能强大的森林体系,2021年精准提升森林质量190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3.44%,六横、虾峙获评省级森林城镇。桃花大小深水湿地入列省级湿地保护名录。全面开展植物植被、鸟类、哺乳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昆虫、大型真菌和生物多样性传统知识调查,填补多项调查历史空白。

受牌全省首批旅游经济强区、全域旅游示范区。陆海统筹建设蓝色海湾,拆除废旧码头12座、水工构筑物17处;清除边滩固废1.1万立方米,拓增港池面积10万平方米;生态化修复滩涂湿地15.05万平方米,在北纬30度植活南方红树,刷新国内红树林人工引种最北界纪录。“蓝湾”项目全省首个通过验收,为浙江海洋生态补偿机制实践增一重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