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舟山市人民政府>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公共安全管理> 环境保护> 环境污染防治>
舟山市奏响河湖长制“三部曲”谱写治水惠民新篇章
发布日期: 2022- 06- 10    来源: 市生态环境局    访问次数:     字号:[ ]

夕阳西下,点点光芒散落在平静的河面上;清如明镜,潺潺流水休憩着安居乐业的族群;络绎不绝,阵阵笑声回荡于傍晚水天相映景色美的公园上空。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舟山市始终坚持将河湖治理当成一项生命工程,组织开展了蓝天碧水保卫战、城乡黑臭水体歼灭战、河湖水域岸线保护战等行动,积极奏响治水、管水、兴水“三部曲”,全市河湖面貌焕然一新。

奏响治水“进行曲”,建设生态美丽幸福河湖

“河道的水生态环境好不好,我们说了不算,得让‘权威专家’来评判。”市治水办工作人员指着不远处正密切合作的无人机和无人船说。踏着数字化改革的浪潮,自2021年引入治水智能助手以来,我市初步建立完善了“水陆空”三位一体的全方位巡航体系,全面打响了“科技+河长”智慧巡河模式,同时,依托第三方专业优势,整合各类数据及监控画面,不仅有利于深度分析水质变化,快速排查污染源,而且为今后水环境治理政策提供高质量技术支撑。值得一提的是,经半月一周期的“无人机+无人船”组合加持,问题发现率较以往有显著提升,从第一季到目前为止,已发现问题超百个并得到了妥善处理。

“以往河边总有一股怪味,现在治理后,河道别提多靓了!”一位市民由衷的发出感慨。问题在水里,根源在岸上。市治水办坚持治水与治城、治标与治本、治河与治污相结合,通过截污纳管、雨污分流、河道治理、活水工程等项目,统筹推进河道综合治理和提升。国控、省控断面的考核压力,激发了领导干部河(湖)长履职的积极性,各级河长办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加强横向沟通,按照职能分工,持续形成治水合力,对县级河道、县控以上断面、“品质河道”和饮用水源地水质等开展监测、溯源、排查、分析和预警,倒逼问题整治。

“不造成生态二次污染才是王道,我们针对海岛无稳定水源、地表径流短等实际,已探索出一套厚植生态环境优势的治水模式。”以舟山群岛水系(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朱家尖片水系综合治理工程等为重点,创新打造集“水清岸绿河道”“畅通便捷绿道”“休闲健身服务观光带”“科创引领生态产业带”于一体的高品质岸线。将小微水体整治与乡村振兴等有机结合,如在普陀山构建“食藻虫-水下森林-水生动物微生物群落”生态共生系统,通过植物、生物等新兴技术进行生态修复,改善小微水体的自净能力,恢复完整的“水下森林”生态链,形成健康的自我循环、自我平衡的水体环境。

奏好管水“协奏曲”,构建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一位河长一边巡查岸线情况,一边交流巡河心得。根据日常河湖管护治理的要求,建立健全四级河(湖)长制体系,落实履职情况“一月一通报”制度,动态调整各级河(湖)长巡河频次,切实减轻基层河(湖)长工作压力。分年度制定目标清单、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四张清单”,落实基层巡河、信息报送、处理机制、考核机制“四项机制”,借力“找寻查挖”行动执行查涉水问题整改落实、查断面水质反弹返劣、查黑臭水体反弹、查违法违规排污现象、查饮用水安全隐患等“十查”,去年组织召开河长制专题会、现场推进会、技能培训会等各类会议,参与人数近2千人次,各级河长巡河9万余次。

加强督查督办工作规范化,解决民生关注疑难问题。构建覆盖全部地表水体的责任体系,明确年度考核工作任务及考评细则,通过制定“一河湖一策”、建立“一河湖一档”;联合《今日聚焦》、《新区聚焦》部分河道水质问题曝光,举一反三督促排查整改,形成舆论高压态势,动真碰硬解决实际问题;积极采取清单式、回头看、滚动查、跟踪改的闭环工作机制,确保问题整改一个、核查一个、销号一个,严防反弹,保证整改成效,以督查推进管理。

酒香也怕巷子深,事好还需传出门。为建立“全民共享+全民共建”的格局,充分利用“两微一端一号一抖”等新媒体,在视频、图像、文章、音乐等方面抢占高地,针对性开展河(湖)长制宣传工作,同时加强与主流媒体、报刊、电视台的交流沟通,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展开报道,全年推送相关文稿50余篇。强化主题宣传,组织开展形式丰富的各项活动,依托各种节日开展最美河湖保护宣传、“五水共治进课堂”、好山好水好风光摄影比赛等,活动参与人次达近6千人次。另外,开辟专题专栏播报我市近年来河(湖)长制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分享好的治水管水护水经验,使全民管水深入人心。

奏好兴水“交响曲”,推进资源生态价值转化

“一汪清水绕绿城,发展水经济新业态更是刚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擦亮舟山“美丽河湖”品牌,我市结合山、水、海、文化等元素,依托蜿蜒水岸线、野趣湾滩地、多彩河岸带等丰富空间形态,构建起多元化为一体的滨海生活长廊,高品质打造“文体旅融合发展海上之城”。如定海五山工程试运营开放的东山段已成为各类体育项目爱好者打卡点,累计承办登山协会等社会团体各类活动10余场次,吸引外来游客10万余人次。普陀山镇实施水下森林等环境提升工程,结合佛教文化,连点成线将66家民宿打造成特色精品民宿聚落样板,2021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89万元。

注重水文化传承,讲好水文化故事。舟山是碧海银滩上一座历史文化古城,让“旧城”焕发“新生”,是建设水利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塑造湖光山色,在流经居民区河段、交通要道口处,充分利用乡村田园景观、自然生态、海岛民俗、山海奇观、海防文化等资源,巧妙设置亲水平台、健步道、小型公园等景观小品,打造文化长廊和文化墙,将亲水性和生态性融入其中,逐步实现由传统水利工程型向生态、休闲、景观等综合功能的转变,完成由亲水、近水型到人水和谐、生态治水新理念的升华,将悠悠城市魂融于绵绵水生态之中,真正打造一批“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文化景点。

每当晨曦初露或华灯初上,人们在河边散步休闲、观景健身,坡岸风光旖旎、河面喷泉绽放、河道清澈见底、水生动植物充满生机……幸福生活就在这青山绿水间荡漾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