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舟山市应急管理局>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规划计划> 工作计划与总结>
索引号 001008009005026/2022-138116
组配分类 工作计划与总结 发布机构 舟山市应急管理局
生成日期 2022-06-1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2022年全市应急管理工作要点
发布日期:2022-06-15 来源:市应急管理局 访问次数: 字号:[ ]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省委十四届十次全会和市委七届十三次全会精神,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两个至上”,聚焦“遏重大”,着力构建全市统一指挥、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和我市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市提供坚强应急管理保障。

二、主要目标

——安全生产方面:围绕“遏重大、降较大、减总量”工作目标,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与前三年平均数相比下降20%以上;有效防范较大社会影响事故、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发生,其中,涉海涉渔领域较大事故多发得到遏制;火灾“零”亡人,火灾事故起数同比下降。

——自然灾害方面:自然灾害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全市GDP的比例控制在1%以内,避免群死群伤事件发生,特别是防汛防台工作中力争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9‰以内;新增25个规范化避灾安置场所,村级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率达60%以上。

——应急救援方面:全面推进乡镇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新挂牌组建10支乡镇综合救援队伍,继续加强航空救援队伍建设,择优推荐5个直升机临时起降点。市县专项预案修编率达到90%以上,基本建成全面覆盖的市县乡企业层级预案体系。全市各县(区)和相关功能区卫星便携站组网联网贯通率,可视化指挥调度连通率、30分钟响应率和连线质量达标率“四个100%”。

三、重点工作

(一)强化过程管控,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1.压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有效运行市安委会“1+10”组织架构,督促市级各专委会切实发挥专业统筹作用。构建市对乡镇(街道)、县(区)对村(社区)的全面覆盖、一贯到底的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考核评价体系,打通责任落实“最后一公里”。动态评价排名,科学建立动态评价指数,既考结果又考过程。实施“开小灶”整顿,对评价指数排名靠后、问题反复发生的地区,集中力量、集合手段实施专项整顿,倒逼责任落实。

2.完善重大安全问题治理机制。以市委“七张问题清单”的“重大安全生产问题清单”为抓手,完善常态发现、动态管控、闭环整改的工作机制,推动地方党委在解决重大安全问题中发挥关键性作用。整合提示警示、约谈通报、挂牌督办等手段方式,重构安全生产指导督查工作机制。推进企业安全风险常普常新,并建立“双重交办、双重督办”机制,对隐患问题向企业和属地监管部门同时交办、同时督办,推动实现隐患动态清零。实施重大事故隐患清单管理,挂牌整治一批有社会影响、典型性的重大事故隐患(危险路段),市级分批挂牌整治重大事故隐患不少于30项,每个县(区)挂牌整治重大事故隐患不少于10项。

3.全面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继续深化社会化服务,推进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在住建、船舶修造等领域全覆盖,试点推进巨灾保险工作,发挥保险机构在自然灾害救助中作用,继续开展全市重点行业领域企业安全班组建设劳动竞赛活动,评选50个优秀安全班组和30个优秀班组长。深化企业隐患排查奖励制度,推动企业实现事故隐患自查自改,落实安全主体责任。

(二)突出重点领域,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围绕“遏重大、降较大”,持续统筹推进涉海涉渔、消防、危化品、建设施工、工矿、城镇燃气、旅游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拓展巩固“遏重大”攻坚战成果,打好第二轮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三年行动收官战,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做法。

1.危化品领域,部署开展全市危化品安全风险集中治理活动,指导督促绿色石化基地按照“五个一体化”和化工园区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导则要求,持续推进化工园区整治提升。启动危化品企业工伤预防能力提升培训工程,推动绿色石化基地完成实训基地建设,增加拓展区、拓展区所在县区及相关职能部门危化专业监管人员1-2名,提升监管能力。推进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企业专项督导检查,组织开展《舟山市油品仓储企业安全管理指导手册》实施情况评估,围绕危险化学品岛际运输、边远小岛危险化学品运输等突出问题,组织开展危化品非法运输专项整治。强化油气贸易企业安全监管,对涉及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易制毒、易制爆等经营企业进行规范清理。推动浙石化完成一期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二期项目完成竣工验收,持续加强边生产、边建设、边检维修管理。

2.工矿企业领域,深入推进船舶、矿山和加工制造类小微企业三年整治,开展“三类园区”和“三类企业”重点整治。制定工矿企业安全检查指导手册,选树一批工矿领域安全示范企业,突出动火、有限空间、吊装作业、高处作业等危险作业安全管控,对全市91家船企实行乡镇(街道)、县(区)、市三级经信和应急部门联合检查,严把油(化)船进厂准入安全条件确认关,进一步完善工业企业安全在线系统市、县、乡镇、企业四级应用,对已入库企业开展常普常新工作,巩固工业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普查实效。

3.渔业领域,推进帆张网渔船清理整治,在2022年底前调减帆张网渔船50%以上,力争调减60%以上。强化渔船安全海上执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持续推进精密智控建设,加快提升“宽带入海”等渔船数字化智控能力。强化渔民素质提升,加强渔民教育培训,完善培训内容,将安全生产相关知识融入理论课程与考试内容,提高渔民安全意识。

4.水上交通领域,严格落实水路货运企业市场准入、退出和事中事后监管等机制,严控“低小散”企业和低质量船舶进入航运市场;严格执行恶劣天气防台避风指令和船舶动态点验制度,实施事故企业联合督查和停航整顿。督促属地政府强化“证照不齐”船舶停航管控,持续开展海陆联动执法巡查,严厉查处海上违法违规行为,维护水上交通安全形势稳定。

5.城镇燃气领域,加强风险源头治理管控,加快推进行业改革,促进瓶装企业整合;大力实施“管进瓶退”“数智瓶安”建设,提高行业数字化管控水平,全市全年完成瓶改管用户3500户;开展在建燃气工程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强化燃气使用环节监管,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全面推进燃气泄漏报警器安装。

道路交通、消防、建设施工、旅游和城市运行等其他重点领域,要督促行业主管部门对照第二轮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三年行动方案目标任务要求,组织落实针对性措施。

(三)加大执法力度,提升执法监督威慑力

1.加强预防性执法力度,开展重点时段、重点领域的各类专项执法检查。开展“安全生产强化执法年”活动,强化督查考核,每月常态化曝光安全生产执法典型案例、每两月通报重点领域部门执法情况,推进负有安全执法职责的部门和乡镇基层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推动管委会、乡镇联合执法,推动应急抢险、灾害救助、防震减灾等领域“综合查一次”,拓展应急管理行政执法队涉及面。实现非事故处罚额占比率达到85%以上,检查处罚率20%以上。

2.深入推进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按照应急部标准配备执法装备;贯彻落实浙江省安全生产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实施办法,实施执法标准化,推进办案询问室标准化建设;细化执法清单,实行分级分类精准执法;严格按照办案流程加强委托执法的指导把关,强化沟通交流和借鉴学习,开展案卷评查等活动,邀请兄弟单位办案能手开展点对点指导培训,提升办案水平。

3.严格追责问责,强化行刑衔接工作。聚焦执法重点,加大执法力度,完善行刑衔接工作机制,加大行刑衔接力度,推进行刑衔接县区全覆盖,完善与公检法等部门的协作机制,提高打击违法行为的震慑力。严格事故调查,认真落实领导责任、监管责任、主体责任“三必查”,从严追责问责,推进事故责任追究精准化,建立事故暴露问题整改督办和评估制度。

(四)建强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防灾减灾工作体系

1.切实压实防汛防台责任。强化汛前、汛中等隐患排查整治,持续开展全市防汛防台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活动,开展汛前督查、汛中督查、年底防汛责任制考核等工作,督促指导各地各部门工作落实。修订完善防汛防台预案和指南,做好各项防汛防台准备工作。加强会商研判,落实管控措施,将台风、暴雨灾害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继续完善“1办+13个专项组”架构和“六个一”工作体系,修订相关应急预案和工作机制文件,落实“县领导包乡、乡领导包村、村干部包户到人”责任制。进一步理清全市防汛防台、气象灾害(极端恶劣天气)等工作职责,修订编制预案、工作机制。

2.全面抓好防汛防台基础工作。按省防指《〈第6号台风“烟花”防御应对工作复盘评估报告〉任务落实工作方案》要求,强化工作措施,不断提升全市洪涝台旱科学防控能力,继续深化防汛防台“一小区一策”“一路一策”工作机制。完成全市基层防汛防台体系标准化建设,切实夯实基层基础。督促指导各级各部门继续开展桌面推演、专项预案演练等防台应急演练,实现县区、乡镇、村三级预案演练率达到100%,确保预案演练取得实效。力争在汛前全面完成基层防汛防台标准化建设任务,推进25个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实现村级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率达60%以上。推进全市农村应急广播建设,实现与省级平台全面对接。

3.提升森林防灭火水平。强化重点时段火源管控,3月、9月组织开展野外火源专项治理和打击森林违法用火行为专项行动,持续加强祭祀、农事、林业生产等用火管控力度;11月底前完成林区输配电设施火灾隐患专项排查治理,有效解决“树线矛盾”。完善全市森林防火远程监控管理平台,实行全天候24小时视频监控,进一步提高森林火灾防控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严格责任落实,完善森林火灾案件行刑衔接机制,严肃火案调查,加大追刑力度;打好通报、警示、约谈、督办和调查“回头看”等组合拳,督促责任落实。

4.做好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工作及地震工作。严格进度把控和质量把关,确保普查成果经得起检验,同时做好试点普陀区的成果应用工作。加强地震台网维护和设备管理,加强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和抗震设防要求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加大防震减灾知识宣贯力度。

(五)突出应急准备,进一步强化应急处突工作能力。

1.完善应急指挥体系。完善预案体系,继续修订完善各类专项预案,市、县(区)两级专项预案修订率达90%,理出全市应急力量和应急装备清单,加强基层应急预案和操作手册编制工作,指导村(社区)编制综合性“多案合一”应急手册和应急操作卡,突出预案可操作性。常态实战演练,组织开展防汛防台、危化品、森林灭火等大型综合演练,督促各部门按职责落实应急预案演练任务,乡镇(街道)每年开展1次以上综合性或重点灾种应急预案演练,确保村(社区)群众3年内应急预案受教育率达到100%。落实应急救援补偿机制,完善社会化救援队伍指挥机制,提升抢险救援效率。

2.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助力国家级应急救援基地应急平台建设,充分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借助应急管理学院进一步完善我市应急救援队伍培训管理体系。各县(区)积极打造县(区)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同时结合区域产业特点,建立相应专业救援队伍。推动乡镇(街道)加强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每个乡镇(街道)至少组建1支30人以上的队伍,村(社区)组建1支以党员干部为主体的应急突击队。各行业主管部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行业应急救援队伍。继续加强航空救援队伍建设,择优推荐5个直升机临时起降点上报省级平台管理。

3.规范应急准备工作。完善预警机制,持续推进农村应急广播应用,力争到2022年底县应急广播平台与省级应急广播平台全面对接,100%的县应用农村应急广播信息报送系统,有效提升预警信息发布及时性和广泛性。规范值班值守,按照“四有”标准,到2022年底实现市、县两级应急管理部门值班值守规范化建设100%达标,紧急信息首报时间在事发2小时内力争达到85%以上,同步报送率力争达到90%以上。加强值班值守管理,开展值班人员培训,按照信息报送标准提升信息报送质量,确保处置工作及时有效。

(六)强化系统应用,扎实推进应急数字化改革落地见效。

1.推进迭代升级。坚定按照省市数字化改革总体部署,着力做好省厅统建系统平台的贯通落地,以及省市系统的技术融合对接。推动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建设,进行一期探索设计开发。完善“危化品全生命周期安全在线”、“工业企业安全在线”等应用系统能力以及与安全执法业务的技术衔接和运行机制。整合现有自然灾害预警、应急数字化能力,完善预警信息精细化发布能力,打造“灾智防”乡镇(街道)级应用端,积极融入“1+4+1”工作体系。

2.强化技术保障。建立跨部门可视化资源调用机制,2022年底实现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单兵/布控球配备100%全覆盖,新建防汛重点视频点位500个。全市各县(区)和相关功能区卫星便携站组网联网贯通率,可视化指挥调度连通率、30分钟响应率和连线质量达标率“四个100%”。新建完善370兆频段窄带通信网建设,实现市、县(区)两级与省厅联网贯通。

(七)夯实工作基础,强化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

1.加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规范化建设。完善由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由分管政法副书记或排名第一的政府副职领导担任常务副主任的应急管理委员会,明确安全管理中心配备专职人员3—5名,持有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证人员不少于2人,每个县区确定2个,相关功能区确定1个乡镇(街道),开展乡镇(街道)应急管理工作规范化建设试点,确保“有机构、有队伍、有演练、有保障”。推动应急管理工作全面纳入“基层治理四平台”,健全与基层网格衔接工作机制,全面落实镇街、企业、网格等的安全责任,做到精确到事、明确到人。

2.提升社会共治水平。持续推进安责险+社会化服务,试点推进巨灾险工作,持续提升社会化服务覆盖面,实现加工制造类小微企业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和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全覆盖。深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五进”行动,开展好“安全生产月”、防灾减灾周等活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推动百万员工大培训,重点在小微加工制造、“三企业三场所”、危险品使用、高危行业等行业领域,完成企业从业人员安全技能培训2万人次。

(八)狠抓队伍建设,树牢应急管理系统新形象。

1.强化政治建设。坚持政治统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推进十九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市委精神学习贯彻,出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决策部署工作办法》,定期评估分析政治生态形势,把政治标准和要求贯穿到应急管理各项工作之中。落实双重管理,认真落实中央组织部关于地方各级应急管理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行双重管理体制要求,严格落实应急管理部门领导班子配备、调整征求上级应急管理部门意见制度,抓好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加强党建工作,构建与部门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应急管理党建工作体系,确保把党的领导贯穿应急管理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推进支部标准化建设,全力锻造“应急铁军”精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应急管理高质量发展。

2.强化队伍建设。完善考评机制,以实干为导向,量化工作业绩,细化落实到人,构建责任全覆盖、落实全过程的机关内部考评体系,形成干部敢担责、多干事的良好氛围。加强干部培训,实现全市在编在册应急管理系统干部综合应急业务轮训,专业领域业务培训,安全生产执法人员持证且复训,网络培训覆盖率“四个100%”;构建乡镇应急管理干部和网格员培训体系,推动基层干部应急管理知识培训,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培育专技人才,组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防灾减灾等领域中评委。

3.强化清廉建设。完善党内监督制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监督工作格局。加强廉政建设,修订完善局各项规章制度,定期分析梳理处室(单位)廉政风险,加强对重点岗位、重点人员以及招投标等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落实防控机制;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廉政谈话,规范从政行为,促进廉洁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