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舟山市人民政府>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公共安全管理> 环境保护> 环境污染防治>
舟山市治水治污工作动态2022年第10期
发布日期: 2022- 06- 02    来源: 市生态环境局    访问次数:     字号:[ ]

本期导读

▲ “三张牌”助力精准发现涉水问题

▲ “绿剑”出鞘 市生态环境局查处一起私设暗管排放案

▲ 定海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成效显著

▲ 定海区全力以赴做好汛期防汛工作

▲ 岱山县计划渔业资源增殖放流2亿尾






“三张牌”助力精准发现涉水问题


为确保“五水共治”“找寻查挖”专项行动高效有序推进,自动员部署会以来,我市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压实责任,严格对照“十查”标准,打好团队、科技、宣传“三张牌”。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发现并审核上报各类问题592个。

一是打好“团队牌”,协同作战提效率。印发《关于要求上报“‘五水共治’找寻查挖专项行动”技术组成员名单的通知》,组建业务精通、执法经验丰富的专项行动治水专家服务组,分三组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帮扶活动。重点就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整改“回头看”、“找寻查挖”县级重点问题提供业务指导,并进行现场核查。全面开展市、县、乡三级和系统内自查自纠,认真对照“十查”要求,结合各地重点工作,由各县区、功能区对所在辖区开展地毯式全面排查,明确互查排名竞争机制。将专项行动作为检验干部作风、考核评价干部的重要抓手,并纳入年度考核之中。

二是打好“科技牌”,数字赋能加速度。充分发挥大数据作用,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高端技术,以“六不”“三直”“三不限”的暗访形式,利用无人机、无人船、走航车等新兴科技,全面收集河道、湾滩水质、污染源、排污口等信息,并对水样溶解氧、氨氮、总磷、浊度等各项指标进行实时检测,切实提高自查阶段问题发现效率。对疑似黑臭水体或污水直排的,做好现场取样,问题上报时附相关水质检测报告,确保有证可查、有据可循。

三是打好“宣传牌”,丰富载体造声势。联合舟山广电、舟山日报等主流媒体,加大媒体曝光力度,加强舆论监督。以以责任强化担当,一体化推进完善“曝光、质询、督办、整改”自查机制。以媒体平台为载体,开通“五水共治”“找寻查挖”专项行动举报热线,收集群众反映的水环境突出问题线索,专人专办进行问题整改。设立专项行动进展成效晾晒台,公开晾晒各县(区)、功能区及乡镇发现问题数及任务完成率。通过“逐周调度、逐周晾晒、倒逼推动”,激励督促各地在“找寻查挖”专项行动中比担当、比力度、比进度、比质量。                 

(市治水办综合组)




“绿剑”出鞘,市生态环境局查处一起私设暗管排放案


近日,市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对普陀区朱家尖区域开展检查,发现某河道附近有一根不明水管正在排放黑色污水,执法人员判断周边可能有企业违法排污。

经排查,该污水来源于一家废旧塑料加工点,加工点负责人辩称污水为生产过程造粒冷却水和厂区生活污水,认为冷却水水质较好可以达标排放,由于周边无市政污水管网,不得已通过此方式排放,非主观故意行为,要求执法人员从轻处理。

而事实并非所述,执法人员进一步检查发现疑点,排口污水与加工点两处沉淀池生产废水水质相近,初步判定企业涉嫌偷排生产废水行为。

当天中午,执法人员要求加工点负责人抽干车间沉淀池内废水,随着水位下降,一个偷排口浮出水面,池中废水通过偷排口排放,最终进入厂区东北面河道。

经深入调查,厂区东北侧沉淀池内再度发现一根暗管,借助挖机开挖,该暗管埋藏于地下通往东北面河道。环境监测人员立即对废水进行采样,执法人员要求加工点立即停止生产,并依法对车间内造粒设施的电控箱进行查封。

当前,部分企业主环保意识淡薄,为换取眼前经济利益不惜触碰法律底线的现象依然存在。私设暗管现象是一种隐藏性高的环境违法行为,表面上配套完整的污染治理设施,暗地里在不易察觉的中间环节动了手脚。执法人员针对巡查发现问题,保持足够专业敏感性,不放过任何细节,采取“回马枪”突击检查方式,让违法企业原形毕露,难逃法律制裁。

下一步,将继续深化“五水共治”“找寻查挖”专项行动,通过“绿剑”行动,创新联合执法模式,形成专项执法行动体系,构建完善的市、县(区)齐抓共管、联合执法的水环境问题发现处理机制。

(市生态环境局)




定海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成效显著


近年来,定海区高度重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治理,精准化制定落实“一库一策”措施,对日供水量200吨以上的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进行划定,设立警示标志和界标,取得显著成效。目前,治理后的饮用水水库水质稳定保持在II类。其中,虹桥水库、岑港水库已连续3年获评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评估优秀。

虹桥水库是全市供水重要调节水库,占舟山本岛源水取水量20%以上。近年来,定海区对虹桥水库的上游梯级水库—叉河水库开展了综合治理,在库区周边增设环库生态沟渠、环库围堤等人工湿地系统,削减了库前径流污染,同时在该水库内设置配水沉淀区、浅水植物修复区等净化区域,实现污染物在库内生态净化。目前该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植被覆盖率93%,二级保护区的植被覆盖率96%。

岑港水库是一座以城镇供水、灌溉防洪为主的小(1)型水库。近年来,对岑港水库水源地开展全面摸底调查,逐步完成保护区及保护范围划定工作,通过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畜禽禁养划分等措施对水源地内的污染源进行全面综合治理;加强日常巡查监管,水源地建有11个视频监控点位,实现一级保护区范围内的全域监控;落实常态化水质监测,水库取水口内设立水质自动监测站,实行全覆盖管理,可在线监测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等数据。目前,该水源地流域内植被良好,林草覆盖率90%以上,水质稳定在Ⅱ类标准,近5年来供水保证率均大于95%。

下一步,定海区将继续推进水源地治理与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快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加强水源地风险联防联控和应急处置,确保饮用水水质安全。

(定海区治水办)




定海区全力以赴做好汛期防汛工作


为全面做好汛期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定海区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查弱项、补短板,积极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汛工作措施,全力将汛情影响降到最低。

一是强化管理,层层落实责任。严格落实水库大坝、海塘、水闸安全管理责任制,明确安全管理责任和防汛职责,确保做好水利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目前,区域内水利工程安全管理责任人落实率已达100%。同时,组织召开定海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暨山洪预警视频培训会议,进一步增强所属单位责任人的履职意识和履职能力,为切实提升应急抢险救灾水平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是持续排查,明确防御重点。积极组建3支巡查小分队,由局班子成员带队深入到分包镇(街道),对防汛工作进行不间断的督导、检查、巡查,发现问题立即协调解决,第一时间排除险情。目前,各水利工程实体安全状况总体情况良好:小型水库中现存的二、三类坝共5座,3座已列入今年加固计划,其余2座均已限制运行并落实安全应急措施;二、三类塘均已由各镇(街道)编制海塘度汛预案,落实安全度汛措施。

三是加强值班,保证沟通顺畅。汛期就是战情,防汛工作已全面进入战时状态、关键时候,从水利系统到各个项目建设工地都严阵以待,严格遵守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密切关注并及时传递雨情、水情、险情、灾情等重要信息,确保信息畅通。各防汛责任人全部上岗到位开展工作,持续加强对河道险工险段、水库、水闸等重点工程和关键部位的巡查防守,做好隐患排除预防工作,确保行洪畅通。                       

(定海区治水办)




岱山县计划渔业资源增殖放流2亿尾


每年3-6月是水生生物生长繁殖的关键时节,也是养护水生生物资源的黄金时期。目前,正处东海休渔期,为进一步提高水域生态环境,丰富水生生物多样性,组织开展2022年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计划放流2亿尾。

近日,在舟山兴东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在对场内即将增殖放流的海蜇苗进行随机抽样计数和规格测量。这批海蜇苗数量和规格均符合验收要求后,通过专车运输、专船出海至指定海域进行放流。预计投入100万元专项用于海蜇增殖放流,目前已有1.7亿余尾海蜇苗从育苗场运到灰鳖洋海域进行放流。海蜇的回捕率较高,预计在7月份单个海蜇伞径可长到40厘米左右,单个个体可以达到2.5到5公斤之间,将进一步改善海域生态环境。

今年计划在渔业资源增殖放流项目中,投入财政资金400万元,用于大黄鱼、三疣梭子蟹、半滑舌鳎、日本对虾、海蜇等苗种的采购,增殖放流活动将持续到今年7月份。

增殖放流是一项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可有效保护和恢复海洋渔业种群结构,丰富海洋生物多样化,对保持良好的生态循环有着积极意义,还可增加渔民收入,推动海洋渔业循环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近3年以来,累积增殖放流各类海洋生物尾数达到2.5亿余尾,有效增加了海域周围海洋生物资源总量。下一步将不断丰富适宜全域环境的放流品种,继续加大增殖放流工作力度,建立健全放流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建设。                   

(岱山县治水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