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001008009005001/2022-188833 | 文号 | 舟政办提函〔2022〕7号 |
发布机构 | 市政府办公室 | 生成日期 | 2022-09-07 |
组配分类 |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竹晓岚、任婧华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双减”政策下提升学校课后服务质量的建议》《关于“双减”背景下提供多样化课后服务的建议》收悉。经过认真研究,现将提案中涉及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优化考试评价制度,完善学生成长评价体系
高度重视“双减”视域下的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完善学生成长评价体系。一是构建义务教育绿色生态评价体系。以市本级学校为试点,积极推进“数据驱动教育教学改进”省级项目,多维度探索和实践“双减”背景下学生成长评价体系。二是不断完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2015年试行、2018年正式实施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将学生的个性特长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三是合理安排课后服务内容。指导督促学校根据学段特点和学生个性需求,结合学校实际,合理安排课后基本服务与拓展性服务。在托管时间内确保小学生基本完成作业、初中生完成大部分作业的基础上,组织学有余力的学生开展艺术、体育、科普、劳动实践等活动。2022年春季学期,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开设课后服务拓展性课程累计达到1228门,比2021年秋季学期增长41.47%。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小学生成长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二是县(区)部分学校课后服务未能较好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下一步将根据委员们的建议,重点做好以下三项工作:一是全面推进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在现有基础上,建立面向全体学生、体现素养导向、强化过程体验、促进主动学习的小学生综合评价制度。二是进一步规范学校课后服务。联合相关部门,牵头研究制定《关于遴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同时加强统筹协调,有序推进“同舟优学”课后服务一站式平台建设。三是建立“双减”三级督查机制。建立学校定期自查、县(区)主管教育部门和市级教育部门逐级督查的三级督查机制,加强对各县(区)、学校课后服务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评价问责,确保课后服务工作落地落细。
二、关心一线教师,完善激励与保障机制
继续坚持系统思维,进行综合施策,强化对教师的人文关怀,为一线教师提供各项保障,解决教师后顾之忧,促使教师以更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和专注课后服务。
1.增加教师编制。由市教育局会同市委编办统筹调配市域教职工编制资源,切实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保障,助力“双减”提质增效。一是目前我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不含职高、特教)已占全市事业编制总数的23%,达到国家基本标准;二是我市教职工编制保障水平总体居全省前列,其中嵊泗县全面实行海岛自然小班化,已超过省定标准的43%。三是加大教师招聘和多元化培养力度。积极探索小学全科教师和复合型教育人才定向培养,2015年以来,全市共定向培养优秀师范类毕业生310名。四是从严控制中小学教师抽调借用。由市教育局会同市委编办,严格限制和规范有关部门对教师的借用,对中小学教师借用情况进行清理和限期整改。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双减”工作实施以来,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客观上增加了新的工作负担,工作时间也相应延长。加之近年新建和扩建学校多,教师中生大病重病和二胎的教师也有较大增加。现有条件下,增加教师编制存在一定的困难。下一步,市教育局将会同市委编办通过开展中小学教职工工作量评估,完善管理机制,统筹调配市域教职工编制资源,加强全科教师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等举措,助力“双减”提质增效。
2.关心一线教师。目前,我市义务教育学校共有5786名教师积极参与课后服务,参与率为96.95%。市教育局指导各学校依据校情,创造条件,为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提供各种便利。一是鼓励学校为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提供“幸福晚餐”;二是由市教育局对接运输企业和交警部门,开辟“护学公交专线”,为课后服务的师生提供交通保障;三是提倡义务教育学校采用“弹性工作制”,建立“课后服务课时银行”制度,鼓励教师把参加课后服务的工作时间积攒至“课时银行”,用于平时的“不时之需”及工作日调休,为教师减压减负。
3.完善考核机制。指导督促学校落实课后服务相关要求,进一步健全课后服务考核机制,切实将教师参与课后服务情况与职称评聘、年终评先评优等挂钩。人社部门在核定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总量时,将用于教师课后服务补助的经费额度,作为增量纳入当年绩效工资总量。教育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教师课后服务发放报酬标准的指导意见》,明确课后服务取酬标准和操作细则,确保课后服务经费主要用于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和相关人员的补助。下一步市教育局将会同人社部门进一步加强教师考核竞聘、绩效分配和表彰奖励等人事管理制度的调研,为教师参与课后服务提供更加有效的激励与保障机制。
4.加大经费投入。各级财政部门明确采取财政补贴、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多种方式保障课后服务经费,确保课后服务持续顺利实施。同时,自2022年起市本级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提100元,即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由1400元/生·年提高到1500元/生·年;初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由1600元/生·年提高到1700元/生·年,为学校弥补课后服务后勤管理成本、完善课后服务场地及设施建设等提供了资金保障。除嵊泗以外,定海、普陀和岱山义务教育生均经费标准均有不同幅度的提高。
三、借力社会优质资源,构建课后服务供给体系
在坚持做好内培的基础上,合理引入校外线上线下优质课后服务资源。一是建立校外优质课后服务资源引入机制。要求小学段学校将不少于20%的学生课后服务收入额用于购买校外优质课后服务,从源头夯实课后服务质量提升的基础,丰富课后服务的课程内容。二是积极探索线上优质教育资源的海岛推广应用模式。下一步,市教育局将继续推出“飞象双师素质课堂”,为开展课后服务的义务教育学校提供优质课程资源。三是加强与其他部门合作。利用公共文化设施、剧场、红色旅游景区等打造青少年文旅教育实践基地,优先保证青少年校外实践需要。各级公共图书馆设立“童心向党”等少儿文献馆藏,营造“四史”教育、传统文化学习良好氛围。各地文化馆(站)、美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剧场等面向青少年策划组织音乐、舞蹈、合唱、书法、国画、戏曲等各文化艺术门类展览展示和公益演出。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和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的作用,为青少年提供针对性强、趣味性高的艺术普及服务。以舟山第一初级中学、舟山一小集团、南海实验学校长峙小学校区等为试点,开展“学海书舟”馆校合作项目,努力实现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的图书通借通还、数据互联互通,将中小学图书馆纳入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更好服务学校课后服务。团委定期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参与托管服务,各县(区)青少年宫因地制宜推出公益托管服务。下一步市教育局将继续加大与其他部门合作力度,尤其是加强与高校、医院等单位的合作,定期邀请专家学者、行业精英等进行专题讲座,共同构建更优的课后服务环境。
感谢你们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舟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9月7日
(联系人:张萍,联系电话:2036049)
舟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对市政协八届一次会议第81124号提案的复函.of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