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舟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规划计划> 工作计划与总结>
索引号 001008009005003/2023-191948
组配分类 工作计划与总结 发布机构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生成日期 2023-12-1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舟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2023年工作回顾和2024年主要工作安排
发布日期:2023-12-13 来源: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访问次数: 字号:[ ]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经信局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全体干部职工,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贯彻落实市委八届三次、四次全会和省、市先进制造业大会精神,坚持马上就办、真抓实干,聚力攻坚三个“一号工程”、“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和实干争先“四重清单”、“五大会战”等重点工作,有力推动工业和数字经济平稳较快、高质量发展。

一、今年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抓好稳进提质,工业经济跃上新台阶。狠抓重点平台争先、重点行业提升和重点企业增产“三个一批”行动,制定“稳工稳产25条”等稳增长激励政策,建立重点行业分析、重要指标研判、工作提示函等精细化调控机制,紧盯月度指标分解、产值5亿企业、竣工投产、技术改造、小升规及减产企业6张清单,形成“纵向到企、横向联动”调度体系,有力有效推动工业稳增长。1-10月全市实现规上工业产值3246.8亿元,同比增长12.5%;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产值和增加值增速均列全省第1,对全省工业增速、全市GDP增速的贡献率分别达13%、60%。高新技术(19.7%)、装备制造(18.7%)和出口交货值(20.9%)等增速指标排名全省前列;高新区(37.7%)、石化基地(19%)两大引擎高速拉动,岱山(19.2%)、定海(13.2%)、普陀(13.1%)增速均列全省90个县区前列。预计全年规上工业产值约38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有望突破1000亿元。

(二)抓好投资攻坚,推进重大项目有新举措。努力克服工业投资“高基数”“大缺口”影响,落实“项目攻坚年”,制定《重点制造业项目推进实施方案》,强化对制造业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实行“拔钉清障”“亮灯预警”“督查晾晒”等推进举措,对重大项目实施“一项目一专班”“项目经理”等靠前服务,推动88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建设。推动140万吨乙烯、润海新能源、一塑新材料、大洋世家优品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年新增产值达200亿元;推动高性能树脂、高端新材料、聚泰新材料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金塘新材料主体项目于11月底开工建设。1-10月全市完成工业投资429亿元,同比下降2.1%,扣除浙石化增长89%。实施百项重点技改项目,大幅提高技改补助比例、降低门槛,扩大企业受益面,政策效果充分显现,1-10月工业技改投资100亿元,同比增长56.9%,增速全省第2。

(三)抓好一号工程,海洋数字经济有新发展。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统筹市县专班,推进八大攻坚行动,谋划实施十大突破性抓手,成功举办全省“十链百场万企”活动暨“数字海洋”产业链合作大会。狠抓核心指标提升攻坚和应统尽统,1-10月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项目投资增速(195.8%)、营收增速(41.6%)、核心制造业增加值增速(16.2%)、软件与信息服务业营收增速(12.3%)分列全省第1、2、3、5位,6个典型案例入选全省数字经济优秀案例。抢先布局未来产业,引进北京微芯院项目,创建国家区块链技术(海洋经济)创新中心,制定“东海数芯”功能和技术标准定义,舟山数字航运案例被纳入《“一带一路”航运贸易数字化创新发展白皮书》在“一带一路”十周年活动上发布。做大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引进芯岛数字、尊言科技、海角大数据等数字企业。推动船联网及渔船“一张屏”系统产业化应用,欣挪瑞、易航海等18个中榜企业(项目)累计装船使(试)用量已达14000多艘次,实现营收1.3亿元。推动传统制造业“数改智造”,新增省级未来工厂试点1家(宏发)、省级智能工厂试点3家(润海、森森、中科立德),正山智能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全省8家),4家企业已入选省级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库。迭代升级船舶、化塑、海洋数据产业大脑,推动金塘螺杆行业省级数字化改造试点,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浙石化智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鑫亚数智综合运营平台入选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名单。培育中船海洋、迪塔班克等省级产业数字化服务商,预计规上企业数改1.0标准覆盖率可达75%以上。提升企业数据规范治理,舟山市7412工厂、浙江同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浙江海莱云智科技有限公司入选省级DCMM试点。推进海岛数字新基建,截至2023年9月底,全市累计建设5G基站5072个,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43.35个,全省领先。

(四)抓好集群建设,传统行业提升有新成效。深入推进“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高规格召开全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大会,谋划培育“155”制造业集群。成功创建省级石化、船舶产业集群“3个核心区+1个协同区”。推动石化集群延链补链强链,推动“1+5”新材料拓展区获省政府批复,争取80亿元舟山绿色石化基金落地,招引落地高强高模碳纤维、聚酰亚胺光学膜等项目,推进国恩光学等新项目开工。推动船舶集群高质量发展,制定并出台《舟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支持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努力破解新船保函、产能置换等难题,船舶行业新接订单增长194%,谋划船舶行业综合整治提升行动。培育市级特色产业集群,电子电机(34.6%)、水产加工(16.3%)快速恢复增长,汽车配件(8.7%)、机械螺杆(8.4%)、粮油加工(8.1%)企稳好转。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1-9月全市规上工业亩均税收达到38.8万元,列全省第2,低效企业整治完成率达79.7%,稳步推进6个在建制造业小微园建设。

(五)抓好项目谋划,先进制造招引有新成果。坚持“项目为王”,启动先进制造“100行动”,制定《先进制造“100行动”产业链推进工作方案》,建立以市领导为链长的推进机制,已发布首批42个产业链项目清单,会同有关区块抓紧跟踪对接,促成芜湖船厂合作、万邦绿色渔船修造项目、西白莲绿色海工等项目签约落地。创新深化央地合作产业联合体招引机制,规范项目准入路径和推进流程,一体化推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与先进制造、大院名所、产业共富等项目投资,已确定总投资达171.8亿元的海上风场项目,带动中能建新能源装备等项目落地,跟进华润、中船、光伏玻璃等项目。牵头谋划有色金属储运加工岛重大工程,制定有色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

(六)抓好企业培育,梯队建设行动有新进展。深入实施“5428”企业梯度培育行动,扎实推进规上企业倍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十亿大企业培育三个专项工程。制定《促进工业企业上规升级实施意见》等专项政策,分类建立企业培育库,强化入库企业月度监测、培育指导和跟踪服务,预计全年规上工业企业突破500家。建立“专精特新”发现、培育、认定、扶持、监测工作体系,已新增66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14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推荐24家企业申报第二批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强化行业龙头企业培育,遴选评定15家以上市级“链主”企业,力争产值十亿元企业达24家。开展企业管理现代化对标提升工程行动,全市规上制造企业管理对标星级评价覆盖率达到71%。

(七)抓好助企服务,营商环境有新优化。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落实“8+4”政策包、先进制造增值税抵减、减负降本、中小企业清欠等惠企政策,1-10月已为企业减负47.2亿元,在线兑付各类惠企资金19.02亿元,受惠市场主体2507家次,下达省市工业专项资金共8600万元,兑付率100%。开展经信系统“三联系三服务”“助企专员”“小微你好”“舟企之家直播”等助企行动,市县乡三级联动选派“助企专员”316名(市级60名),提升助企专员履职能力和服务效能,收集问题诉求488个,问题化解率达95.5%。深化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两部条例宣贯,6项举措入选省人大执法检查特色亮点做法清单。促进工贸联动,举办国际航运与修理业、石化产业链、甬舟塑机螺杆、清洁能源与装备制造等产业链对接活动10余场。严格落实无动力修造船舶防台、民爆行业安全监管、应急医药物资储备、保障食盐稳定供应等工作,保障行业安全稳定。

(八)抓好创新引领,产业竞争力有新提升。推动企业技术中心扩面升级,新创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通过省级新产品立项45项,省级新产品评价27项。推动工业设计与产业深度融合,惠生海工获批省级工业设计中心,举办第二届市工业产品优秀设计奖大赛和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大赛,4个项目获省“浙十年·浙设计TOP100产品”荣誉。1-9月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72.5%,列全省第1。制定《远洋渔业产业技术创新三年行动方案》,组建水产品预制菜研发、精深加工全流程自动化改造公共服务“双平台”,实施贻贝半脱壳、鱿鱼“三去”、鱿鱼智能切片机等4项“揭榜挂帅”攻关,新建成3条全流程自动化生产线示范项目。推动船舶行业研发智能化绿色化装备,研发承接了10500箱LNG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全球首艘集装箱船甲醇双燃料动力改装等高附加值订单,5000m³全压半冷式LPG运输船等3项产品获省级首台(套)产品。

二、下步工作思路

(一)狠抓工业经济扩量提级。一是抓重点行业稳产。重点保障石化行业稳定生产,丰富原料供给,加强技术改造,发挥“稳定器”作用。紧盯产值5亿元以上高权重企业清单,确保产能不下降。二是抓重大项目投产。推动高性能树脂项目加快建设,推动聚泰新材料、国恩一塑二期等项目加快建设,尽快投产。

(二)狠抓重点项目投资释放。一是抓重点项目投资建设。紧盯全市亿元以上工业投资项目,总结推广重大项目专班运作经验,集中力量推进高性能树脂、高端新材料、金塘新材料等支撑性项目进度。二是抓已落地项目早开工。定期排摸核实新项目开工计划,加大前期工作力度,推动新项目早开工早建设。三是抓高水平智能化改造。市县联动实施机器换人、节能降碳等重点技术改造项目100项。

(三)狠抓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促进“数字技术+海洋经济”深度融合,形成数字海洋标志性成果。一是聚焦核心指标抓提升。制订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专项政策,谋划“数字海洋”产业链,加大数字企业和数字项目招引力度,扩大数字经济规模总量。二是打造“数字海洋”品牌。推进舟山微芯院建设,完成设计“东海数链”体系架构。打造数字产业新平台,推进甬东数字海洋创新产业园建设,指导制定产业规划,谋划建设智算中心。三是持续推进产业数字化“全覆盖”。发挥数字化改造试点示范、制造业“云上企业”等标杆作用,带动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升级。

(四)狠抓产业集群壮大提升。一是推动石化产业向下延伸。推动5个新材料拓展区建设,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会同有关区块加强产业准入研究,优化要素保障,尽快发挥产业基金引导撬动作用,持续招引补链延链强链项目,推动世倍尔新材料、赛宝龙新材料等签约项目落地建设。二是推动船舶产业向高攀升。认真贯彻实施《舟山市支持船舶与海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补齐高端造船、海工装备、高端配套等短板,加快西白莲绿色海工基地、南北海工基地、中远升级改造等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船舶行业开展综合性整治与提升,打牢高质量发展的安全环保基础。三是推动传统行业改造提升。制定水产行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推动中水金枪鱼、海欣食品等新建项目加快投产,推动水产品精深加工自动化改造示范成果推广应用,研发预制菜、海洋生物医药等高附加值产品。推动机械螺杆、汽车配件、粮油加工加速向精密制造、智能汽车配套、高端蛋白食品等转型提升。

(五)狠抓先进制造“100行动”。落实先进制造“100行动”产业链推进工作方案,打好五大产业链精准招商仗。一是提高项目谋划水平。分产业链组建专班团队,加强与招商中介、智库等专业机构合作,深化产业链研究,抓好已发布的船舶海工、海洋电子信息项目清单,定向定企定人抓对接,滚动更新接续项目;抓紧谋划发布高端新材料、清洁能源装备、“一条鱼”等产业链项目清单,明确重点招引方向和链主企业。二是加大项目对接力度。压实“一把手工程”责任,切实发挥“四个一”联动推进机制和产业链“链长制”作用,逐批次抓好跟踪问效和督查晾晒,督促并会同各区块抓紧对接、主动对接,力争推动一批项目签约落地。三是推动牵头项目对接。深化产业联合体招商机制,重点与华润、中船等开展全面合作。

(六)狠抓“抓大扶中育小”战略。持续推进“5428”企业梯度培育行动。一是扶持龙头企业上台阶。研究制定龙头企业专项扶持政策和“一企一策”,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创建省级产业领航企业、链主型企业,给予更大力度政策支持,引导龙头企业现代化、高端化、规范化发展。二是实施专精特新培育工程。建立完善专精特新梯度培育库,聚焦重点培育企业,打好“政策扶持+精准培育+辅导服务”组合拳,引育专精特新企业,培养“小巨人”企业。三是推动规上企业倍增行动。建立健全企业上规目标责任制、培育机制、考核机制。做大升规企业培育库,依托集群和产业链建设引进、培育更多新设企业,建设特色小微园,集聚提升一批小微企业。

(七)狠抓助企服务迭代升级。一是实施“暖企亲企行动”。完善“助企专员”服务机制,常态化组织多场景、高水平的链群对接活动。二是加强惠企政策落实。围绕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高质量完成兑付平台优化升级,推动政策精准推送高效兑现。会同有关部门细化落实先进制造业增值税抵扣等减负政策。三是推动产业技术创新。积极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推进水产加工“双平台”建设发挥实效,实现水产品预制菜等共性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新增全流程自动化生产线3条以上。推动市船舶协会、欣海设计等单位组建船舶产业公共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