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舟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规划计划> 工作计划与总结>
索引号 001008009005003/2023-187636
组配分类 工作计划与总结 发布机构 舟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生成日期 2023-02-1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舟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2022年工作回顾和2023年主要工作安排
发布日期:2023-02-17 来源: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访问次数: 字号:[ ]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经信系统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指示,实干争先,攻坚克难,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呈现稳中快进、高质量发展态势。

2022年,全市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413亿元,同比增长44.7%,连续两年突破千亿级大关口,历史上首次登上三千亿元的大台阶。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增速全省第一,绝对增量占全省的17.4%;工业增加值占到全市GDP总量的40%以上,对全市GDP增速的贡献率高达80%。完成制造业投资420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43%,占比全省第一。完成规上工业技改投资72亿元,同比增长57%,增速全省第一。规上工业亩均税收超38万元/亩,超全省平均水平,同比增长约40%,增速全省第一。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营收增长15%。

(一)聚力工业稳进提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一是抓运行调度有力。建立攻坚专班、工作提示函、晾晒比拼、局长例会等机制,狠抓“周监测、月调度、季考评”,确保工业增速保持全省领先,工业用电、供地等指标排名全省前列。全市9个区块工业经济全部实现正增长。二是抓重点帮扶有方。紧盯重点平台、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靶向施策,支持石化、船舶等行业提速增产,帮扶水产、机械、汽配等困难行业企稳回升。三是抓政策引导有效。牵头制定“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20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促进工业企业上规升级”、“工业企业‘5428’梯度培育”等真招实策,有力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二)聚力制造业稳投资,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一是项目谋划有支撑。抓牢“重大项目建设”和“技术改造升级”两个基本盘,谋划百亿以上制造业项目3个、十亿以上项目14个、亿元以上项目54个、关键技改项目100个。其中十亿以上项目开工率100%,完成投资338.36亿元,实现年度投资计划的124.1%。二是“拔钉清障”有成效。建立完善领导联系服务重点项目制度,组建重点项目专班,集中力量疏通堵点化解难点。专班化推动总投资800亿的荣盛金塘新材料项目拿地开工,推进鱼山高性能树脂和高端新材料、140万吨乙烯等一批先进制造业项目开工建设,异质结光伏电池、海工装备等一批关键项目加快推进。三是专业招商有突破。主动发挥工业招商牵头作用,牵头引进一批上海电气海上风电主机制造、岱山华润光伏发电等项目并开工建设,中能建舟山新能源项目、中水集团海洋食品项目等已注册,一批清洁能源及装备制造项目持续推进。

(三)聚力数字经济改革,重大应用纳入跑道。一是经信系统数字化水平快速提高。紧抓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升级版,全市数字经济综合应用门户、工业综合分析系统、“亩均论英雄”2.0、惠企政策兑付系统、企业码舟山专区等7个重点应用全部建成,其中“船舶防台”“疫管在线”场景获省厅表扬肯定。二是数字经济系统建设迈上新台阶。海洋数据产业大脑成功入选全省首批信息业分区产业大脑。船舶修造在线、化塑产业大脑成功入选全省工业领域行业产业大脑,“犬猫宝”获评省委改革办创新应用,智慧养殖系统和省智慧海洋大数据中心获省领导批示肯定。三是推动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主攻电子新材料领域促成碳景科技光伏胶膜、远景能源产业园等一批高新项目落地。实施“船联网一张屏”揭榜挂帅技术攻关。中船海洋公司研发的岛屿智能管控系统入选省首版次软件产品推广目录。四是数字基础建设稳步推进。提速海岛数字基建,全年实现新建5G基站1000个,成功完成全国双千兆城市创建任务。全国首个省级智慧海洋大数据中心建成并上线运营。

(四)聚力技术创新升级,智能制造能力提升。一是推进企业智能制造示范。全年实施企业重点智能化项目106项,浙石化、正山智能被列为省级“未来工厂”培育企业;7412工厂被认定为省级智能工厂;华润异质结项目成功入选省产业链协同创新重点项目计划。二是推动细分行业数字化转型。“新材料船舶数字化产业服务平台创新应用”入选全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定海螺杆行业入选省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试点。水产行业完成全流程自动化3条示范生产线改造和7项首套关键智能化装备研发。定海螺杆行业入选省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试点。中船海洋科技被评为省数字工厂标杆企业(培育类)。三是推动智能制造服务平台建设。164家企业完成智能化改造线上诊断。惠生海工等2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新认定浙江友联等10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完成工业新产品(新技术)评价15项。

(五)聚力强主体稳企业,企业培育成效显著。一是惠企减负承兑有力。制定稳增长“舟45条”、减负强企“舟43条”、助企纾困“舟30条”等一揽子政策,累计减负82.7亿元。提前完成中小企业账款清欠行动。统筹整合全市政策资金兑付,共兑付各类奖补政策571条,资金45亿元,兑付率100%。二是助企服务扎实有效。开展全系统“稳增长、促发展”大走访大帮扶活动,累计服务工业企业1000余家次,排摸化解问题900余个。推动小微企业融资担保费率降至1%以下,担保规模达8.39亿元,惠及353家小微企业,均增长3倍。争取国家、省中小企业发展资金2182.8万元,新增1家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全年发放服务券200万元。累计开展77场“企业码”直播培训活动,吸引近10万人次企业用户观看。三是企业培育再创新高。坚定实施“抓大扶中育小推上市”,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70家,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达480家以上,创历史最好成绩。新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0家,培育国家级重点小巨人企业1家。规上企业管理对标星级评价覆盖率达40%,创建五星级企业8家、四星级19家和三星级51家。

(六)聚力产业集群培育,整治提升效果明显。一是推进产业集群对标提升。对标省“415X”产业集群,打造并申报创建全省绿色石化与新材料产业集群核心区,壮大高端船舶、绿色水产等特色产业集群,培育清洁能源及装备制造、海洋电子信息等新星产业群。二是推进低效企业整治提升。推进649家亩均税收5万元以下企业整治,整治达标率97.2%以上。将整治提升工作从点向面转变,推动浦西、勾山等老旧工业区开展集中连片“腾笼换鸟”试点,共整治盘活3836亩低效土地。

(七)聚力安全稳定发展,疫情防控守住底线。一是抓实重点行业疫情防控。做好国际航行船舶、进口冷链订单审批管理,严格执行船企人员分类管理和集中管控制度,船企产能保持90%以上、本地员工零感染。我局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的市海上疫情防控组今年8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授予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二是抓实全市应急医疗物资保障。建立完善应急医疗物资储备体系,加强防疫医疗物资调拨使用管理,顺利完成退烧药、特效药、呼吸机等紧俏物资紧急采购、老年人防疫包等重大保障任务。三是抓实工业企业“小门”管理。做好加强“小门”管理、进口物品管理、闭环生产管理等工作,全市“无疫工厂”创建率达80%以上,有效应对多起突发疫情冲击。四是抓实行业安全督导。严格抓好船舶、民爆、水产等重点行业安全生产以及工控安全管理,船企因台风造成损失同比减少90%,获省厅高度评价。顺源化工建成国内首条无人化生产线。

(八)聚力产业链提韧性,企业生产保障有力。一是促进产业链对接合作。举办全省石化产业链、船舶海工装备产业链、优质水产品、清洁能源与装备制造等产业链对接活动,促进产销对接、产才对接、产融合作、项目合作等。二是保障产业链安全生产。积极有序应对用电用水、突发疫情等变量冲击,实施重点产业链企业“白名单”机制,开辟工业企业物流运输“绿色通道”,实现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安装产业链预警要素数据采集系统全覆盖,全市工业企业停减产率排名全省前列。

二、2023年主要工作安排

今年,市经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聚力“抓发展、拼经济”,以工业强市为主导,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重大项目为引领,真抓实干、马上就办,在工业经济和数字经济主赛道上争先进位、跑在前列,为奋力书写现代海洋城市建设新篇章作出更多贡献。重点抓好六方面工作:

(一)全力抓工业经济稳增长。一是锚定工业经济主要指标和重点任务,用好用活工业专班等载体,精准抓好分区分业分企施策,保障工业运行在平稳较快区间,力争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二是深化助企服务,开展经信系统“三联系三服务”专项行动,推进企业降本减负,优化政策资金直达快享,力争全年为企业减负50亿元以上。三是支持企业拓市场抢订单,打造“经信牵线、产业合作”品牌,多形式组织开展市内外产业链专场活动,提高市场份额。

(二)全力抓制造业促投资。一是坚持“项目为王”,实行产业链链长制“升级版”,打好产业链精准招商、项目攻坚“拔钉清障”、项目全周期跟踪管理服务等“组合拳”,力争开工建设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5个、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62个。二是专班化推进荣盛金塘新材料、鱼山高性能树脂和高端新材料项目等重大项目建设,重点推动荣盛金塘新材料产业园主体工程全面启动,力争投资100亿元以上,推动浙石化三号乙烯项目全面投产,高性能树脂项目首批装置建成投产,高端新材料项目完成投资百亿以上。三是围绕六大制造业产业链,谋划凝练一批先进制造业项目。按照“可再生能源+制氢+储能+碳汇”核心技术路线,招引落地一批联合体示范项目。

(三)全力抓数字经济发展。一是打造“数字海洋”品牌,加快“船联网”技术成果产业化,推动更多海洋特色场景应用登上省级跑道,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二是加快发展海洋电子信息产业,聚焦“光芯屏端网”,重点发展光电信息、海上智能终端、海洋大数据等产业。三是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导向,加快推进规上工业企业、重点细分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和产业集群工业互联网平台“三个全覆盖”,率先实现金塘螺杆行业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并复制推广。

(四)全力抓产业集群培育。一是深入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传统制造业向产业集群提升发展。加快化工新材料强链补链项目建设,推动绿色石化与新材料产业集群升级为省级、国家级产业集群。“一业一策”提升船舶、水产、机械等传统行业的集群化水平和竞争力。二是培育壮大清洁能源及装备制造、海洋生命健康产业等新兴产业群,大力发展LNG、海上风电、光伏、氢能等清洁能源及装备制造,加快发展精炼鱼油、胶原蛋白、海洋小分子肽等功能性及医用性产品。三是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和“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推进亩均税收6万元以下企业整治,推动“一县一区块”改造试点,重点推动普陀城西、新城甬东等区块改造提升和有机更新。加快发展小微企业园,重点建设新材料智创园、普陀万洋众创城二期等园区。

(五)全力抓优质企业培育。深入实施“抓大扶中育小推上市”战略,实施“5428”优质企业梯度培育行动,提升中小企业公共服务能力,鼓励引导企业“上规上市上云上榜”。强化政策引导激励,发挥“链主”企业引领作用,培育扶持“链主型”企业15家。强化“专精特新”补链,持续壮大“专精特新”企业队伍,力争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0家。推动规下工业企业上规升级,力争新增规上企业60家。

(六)全力抓技术改造提升。推进新一轮智能化改造。提升智能制造服务平台能力,谋划推动关键技改项目100个,新建一批未来工厂、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全年技改投资增长10%以上。加快重点行业改造。推动“机器换人”,船舶行业加快机器人焊接、喷漆、除锈、切割等智能应用,打造全自动化生产线。水产行业加快实施全流程自动化改造提升,完成3条以上全流程自动化生产线示范项目。螺杆汽配等机械行业加快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新认定一批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组织开展一批首台(套)创新产品研发,加快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