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舟山市人民政府>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公共安全管理> 环境保护> 环境污染防治>
舟山市“五水共治”工作动态2023年第14期
发布日期: 2023- 07- 19    来源: 市生态环境局    访问次数:     字号:[ ]

本期导读

▲ 战高温 斗酷暑 市治水办赴金华市开展“找寻查挖”市级互查

▲ 市治水办携手衢州市治水办召开“五水共治”经验交流座谈会

▲ 五山水利 “绣花功夫”迎新考

▲ 定海区打造“台风智防”智能应用 构建海岛防汛抗台数字屏障

▲ 曝光台| 饮用水水库上游建造生物园 饮水安全何来保障?






战高温 斗酷暑 市治水办赴金华市开展“找寻查挖”市级互查


根据省治水办对2023年“找寻查挖”专项行动市级互查工作的统一部署,7月3日至7月8日,市治水办会同县(区)治水机构和第三方技术队伍组成35人分8个互查小组,由专职副主任朱洪兴带队赴金华市开展为期6天的市级互查行动。

临行前,互查小组做了充分准备,通过抖音、网页等多个渠道了解金华市近年来治水情况,特别是民生反映问题。此外,互查小组也根据金华市城区水系图和历年治水重点问题清单等做好路线规划和检查重点研判工作,提高检查效率。

检查期间,互查小组顶着38℃高温奋战一线,借助无人机、氨氮试剂、PH试纸等高科技手段,对标标准,对“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成效、城镇污水处理短板、饮用水安全隐患等内容认真排查、仔细梳理,基本做到“不放过任何一个问题也不夸大任何一个细节”。累计取样47次,并送由专业机构进行水质检测,发现问题400余个(其中重点问题70余个)。

下一步,我市将认真总结此次互查行动中发现的问题、学习到的经验做法,进一步加大督查力度,创新督查方式,确保治水长效化、持续化。同时,以此为鉴,对本市治水工作开展“回头看”,确保治水无死角、无盲区。     

(市治水办)




市治水办携手衢州市治水办召开“五水共治”经验交流座谈会


7月5日,衢州市治水办专职副主任金永红带队一行8人赴我市治水办进行工作交流。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洪志标参加会议。

会上,两地负责人详细介绍了本市的机构设置情况、今年工作进展情况、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工作重点,互相交流治水工作经验与心得。

洪志标指出,我市将全力推进省治水办“五水共治”工作落实,组织实施我市新“三五七”《实施意见》和《2023年“五水共治”工作实施方案》;聚焦省级考核目标任务,细化责任分工,定期调度,及时预警,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继续深化“找寻查挖”专项行动,做好整改工作,消除隐患,巩固治水成效;不断推动城镇污水处理厂提质增效,做到区域污水应收尽收、应处尽处;继续做好“海上环卫”这一亮点工作,同时积极挖掘新的工作亮点,打造治水新模式。

双方要求,此次工作交流对促进两市治水工作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这既是对我市治水工作一次全面体检,也是对短板弱项问题一次集中曝光,为下半年“找寻查挖”深化战提供有力支撑。                  

(市治水办)




五山水利“绣花功夫”迎新考


定海中心城区被东山、长岗山、擂鼓山、海山和竹山五座山体环绕,五山水利工程以这五座山体为框架,一体推进“上拦、西调、中提升、内循环”四大工程,以蓄泄并重的统筹思维,系统解决城区上游山体拦蓄、中游河道蓄水、下游出海口行洪、城区排水“毛细血管”不畅问题。经过3年的建设,五山水利主体工程于今年5月27日正式投用,由 “上拦”截洪渠的施工便道演变而来的东海云廊全线开通。台汛期即将到来,该工程“上拦、西调、中提升、内循环”的防御“组合拳”将综合发力,为城区筑起一道坚实的防汛安全防线迎接新的考验。

一、畅通“大动脉”,应急排涝能力大幅提升。

“上拦”截洪渠拦蓄七成左右山丘洪水,“中提升”三个强排泵站使得城区强排总流量可以达到每秒72立方米,定海主城区强排能力提升80%,“西调”工程提升泵站含5台高压混流泵,设计流量达5万方每小时,在遭遇强降雨时,通过提升泵站和分洪隧洞将红卫水库和城北水库及周边上游山体来水科学合理地分流至库容较大的虹桥水库,最大程度避免城北、红卫水库的溢洪风险,减少进入城区水量,保护下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五山水利工程整体投入使用,城区防洪排涝效果将进一步显现。

二、疏通“毛细血管”,数字赋能治水智慧化。

定海城区易涝区域大多存在管道老旧、破损、管径较小等现象,部分地势较低,排水能力不足,导致排水困难。定海区采取多管齐下,持续强化整治。一方面通过硬件工程建设对城区易涝区域开展治理或对原有管道、沟渠进行疏通、更换,或增设600毫米至1000毫米管径的排水管及提升泵,提升区域行洪能力;另一方面,同步投用“台风智防”系统,实现防台一体化、集成化、智能化。其中,内涝风险监测预警功能在去年的台风影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该系统实现“2.0版本”升级后,工作人员通过桌面推演直观看到降水量、河网水位、海水潮位等实时状况,并根据水利模型,对易涝区域等受淹程度开展预测,预发预警信息至相关责任人。系统为政府的决策和各相关部门防台防汛提供更精准的数据和指导,开启“数字治水”新模式。

三、防汛观景两不误 “水利+”之路越走越宽。

结合每个路段特色主题,在东海云廊沿路诸多景观节点中打造较多生态水池和生态景观,它们大多由水利设施变身而来。如长岗山段沿线,设置的管涵造型的坐凳和箱涵结构展示廊,让市民在休憩的同时了解到大型箱涵作用,透过步道地面镶嵌的透明玻璃看到工作井内与泵站配套的地下压力涵管的部分面貌。全段设有3段沉浸式体验的行洪廊道,市民身临其境了解和感受“五山水利”。

          (定海区治水办)




定海区打造“台风智防”智能应用 构建海岛防汛抗台数字屏障


入汛以来,定海区紧紧围绕“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的总目标,严格落实“县领导包乡、乡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户到人”责任制度,提前做好各类防范工作,并运用自主研发的“台风智防”应用场景,打通气象、水利、应急等多部门数据源,多跨集成地质灾害、危旧房避灾场所等涉灾基础数据,进一步提高风险研判和管控能力,确保平安度汛。

一是信息贯通,实现风险底数一屏动管。融合水利、应急、气象等部门数源平台,共享雨量、水位、墒情等监测数据,按需完善闸泵自动化控制等感知设备150余套,并整合接入在建工地、危旧房、小流域山洪易发村落等风险区域数据900余处,建立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数据库,形成风险研判“一张图”,高效开展隐患排查和问题整改。目前累计检查点位174处,发现隐患22个,均整改完毕。纵向实时对接省水利厅“浙里九龙联动治水”平台,根据区域雨情预测,发布指向性风险预警,及时提醒基层防汛负责人提前采取预泄预排等防御措施,基层应急响应时间较以往提前20分钟以上。

二是数字赋能,实现指挥调度一键通达。依托水利大脑建立系列数学模型,并进行联合动态演算,提出水库、闸泵优化调度方案,最大限度减少人工经验影响,动态研判水库、河道水位,闸泵启闭时长等信息,通过重塑调度执行流程,发布水库、闸泵等工程联合电子调度令,水利、综合执法等部门在线审核发布,较传统调度流程至少节约1个小时,大幅提高调度效率。上线“台风来了”公众端及企业端,嵌入台风风险信息、险情分布、在线求助、防御建议等功能,自动对处于危险区域人员发布电话语音及短信提示,提高精准服务能力,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是强化保障,实现应急响应一步到位。建立防汛救灾数据库,将基层防汛负责人、应急抢险队伍、储备物资等信息全部编组入库,根据灾情严重程度调配库内资源。目前,已入库36支专业应急抢险队、90个机关应急小分队共3200余人,民兵、网格员等1000余人、避灾安置场所59处等信息。全面整合“八张风险清单”动态管控要求,清单化落实应急响应、抢险救援、物资调拨等条线责任,确保避灾场所、抢险队伍、抢险人员及时响应、30分钟到位。目前,已组织防汛责任人及灾害信息员防汛防台培训活动2场、270人。

 (定海区治水办)




曝光台| 饮用水水库上游建造生物园 饮水安全何来保障?


为巩固治水成效,打好“五水共治”碧水行动攻坚深化战,今年以来,我市持续加大“找寻查挖”行动的深度和力度,积极做好各类涉水问题的整改。近期,在排查过程中,竟发现饮用水水库上游建生物园的乱象,目前已介入整改。

普陀区芦东水库。在距芦东水库直线距离不到200米山顶上,有个正在建设中的“风水岭生态生物园”,园内养有马匹、骆驼、小猪等动物,地上污水横流。据当地村民反映,由于动物洗澡的臭水脏水都往下游排放,从今年2月起,山泉水就开始变浑浊。

定海区双桥街道蚂蟥山水库。蚂蟥山水库同样属于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接入定海南线联网水库。然而水库东边围栏被打开,防护设施失去作用。保护区内有人饲养山羊,养殖产生的污物污水排泄在水库的消落带。水库周边还堆积有泡沫塑料垃圾。附近村民反映,垃圾可能是从水渠上游被雨水冲下来的,未见有人员前来采取收集或防护。

定海区小沙街道东岙弄水库。东岙弄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供水的小型水库,2020年10月底进行了除险加固,同时对库区环境作了综合整治。可不到三年时间,水库围栏已出现多处缺口。水库边有一处垃圾站,堆存的垃圾散发出阵阵恶臭。周边同样存在违规养殖畜禽现象,还有人无视禁令,下水游泳。

水源地饮水安全至关重要。上述问题已督促属地抓紧整改。下一步,我市将持续加强水源地周边排查监管,筑牢饮用水安全屏障,让居民喝的安心、用的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