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舟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政府专项信息> 建议提案办理>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索引号 001008009005001/2023-189132 文号 舟政办建函〔2023〕12号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公室 生成日期 2023-07-19
组配分类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舟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对市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7号议案的复函
发布日期:2023-07-21    来源:市政府办公室    访问次数:    字号:[ ]

张子琴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未来乡村建设市级统筹指导的议案》收悉。经研究,现将议案中涉及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2021年以来,为迭代升级“千万工程”和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我市在率先实现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全覆盖的基础上,谋划推进全市未来乡村建设。截至目前,我市已启动三批次共29个未来乡村建设,其中10个村已通过省级验收评价,“党建统领、整体智治”马岙模式、“村企联姻、共建共享”花鸟模式、“未来海岛、智慧引领”东极模式等一批标志性做法入选全省未来乡村典型案例。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决策共谋,未来乡村建设路径更加明晰。一是完善政策体系。先后印发《舟山市未来乡村建设实施意见》《舟山市未来乡村建设市级评价办法(试行)》,系统谋划未来乡村建设的“四梁八柱”,明确“统一规划、错位发展、共建共营”实施路径。二是强化方案引领。在村庄规划全域覆盖的基础上,结合“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和“同舟共富”海上示范带,按照“一村一品”要求编制建设方案,找准定位,策划一批未来乡村的发展方向和IP名片。三是打造人才队伍。去年以来市县两级均开展了未来乡村建设专题培训班,培训200余人,进一步提高了基层工作人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实用人才对未来乡村的认识和数字化应用能力。

(二)试点先行,差异化推进形成争先创优势头。一是批次推进打造样板。指导各地分批推进,打造一批、储备一批未来乡村建设,推动“善治马岙”“艺术花鸟”模式在未来乡村建设中走在前列、率先探索,形成了特色,打造了样板。二是强化以人为本导向。坚持“软硬兼施”,从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活品质同质化等方面全方位发力,乡村基础设施持续完善,乡村公共服务有效提升。前两批次创建村已建或在建老年活动中心等老年关爱场景基本实现全覆盖。三是拓宽乡村经营路子。放大未来乡村资源禀赋优势,实施研学基地、农文旅融合、农房激活等新举措,壮大养生养老、文化创意等新业态,延伸乡村产业链条,各试点村建设以来已培育不同主题休闲业态80余家。

(三)多跨协同,合力提升未来乡村建设品质。一是坚持要素融合。整合项目资金、政策措施、资源要素、主体力量,将未来乡村建设与“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花海彩林”三年行动、新时代美丽乡村全域发展等融为一体,融入更多地方元素,形成一批海岛未来乡村标志性品牌。二是完善多跨协同机制。建立了农业农村、财政、住建等部门联动机制,共同推进城乡风貌和未来乡村、未来社区建设,基本形成了队伍融入、体系融通、工作融合“三融”的工作格局。三是合力助推工作。在市城乡风貌专班框架下,成立了未来乡村工作组,横向联动开展未来乡村建设,纵向带动县乡村联动推进。前三批申报创建的29个省级未来乡村,有5个村位于县域风貌样板区内,通过规划联动、功能互补、项目联建等措施,推动城乡风貌共同提升。


二、下步工作安排

我们将认真吸收有关建议,以“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为契机,对照和美乡村的新内涵新要求,努力把未来乡村打造成为“两个先行”的重大标志性成果。

(一)以规范化标准统筹推进未来乡村建设。一是坚持规范打造。结合“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支持嵊泗县走海岛县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特色之路等工作方案,编制《舟山市海岛和美乡村建设专项规划》《舟山市和美乡村“一带一路一画廊”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高我市未来乡村建设的辨识度,增强老百姓的体验感。二是统筹资金使用。统筹涉农资金,优化支出结构,大力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实现海岛共同富裕。2023年市级财政安排乡村振兴专项资金超过2.5亿元。其中,安排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资金6300万元,并统筹新增市级财政资金1000万元专项用于渔农村环境全域整治、未来乡村建设等。同时,进一步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引导撬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加大投入。三是坚持创建和储备同步。围绕“到2025年全市建设50个省级未来乡村”的工作目标,积极谋划储备项目,梯次选择试点,逐步铺开推广。今年计划完成省级验收评价10个,年底启动第四批省级未来乡村申报工作。

(二)以数字化导向推进未来乡村智慧便捷。一是以省里统建的“浙里未来乡村在线”为载体,打造一批老百姓愿意用、喜欢用、抢着用的数字化应用,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农民少跑腿、让便利可感知。二是将数字技术和场景应用因地制宜贯穿到未来乡村建设的全过程,让产业数字化、治理智能化、生活智慧化成为未来乡村的数字化标配。积极推动县(区)级或试点村平台对接相关部门,推进“浙农码”“浙里康养”等社会民生多跨应用场景率先在未来乡村集成落地。三是联合技术团队,花小钱,切小口,建一些有辨识度、管用好用的数字化平台。

(三)以人本理念推进未来乡村共建共享。一是激活产业强村富民。指导各地围绕自身资源优势,找准乡村特色定位,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产业布局。鼓励未来乡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以资源资产折价入股、合作开发或自主开发、发包经营的方式,整合盘活区域内优质资源资产,增强村级造血功能,夯实共同富裕基础。二是补齐短板服务民生。加快补齐渔农村发展民生短板,特别是要突出“一老一小”设施建设和文化等软件服务配套提升,全面提升渔农村人居环境和渔农民生活品质。三是加大宣传强化意识。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多途径宣传,讲好未来乡村建设政策和愿景宣传的“大白话”,增强基层干部群众的认同感和支持度。提高渔农民群众在未来乡村建设的参与度,构建政府主导,村集体组织、村民为主体,社会共参与的未来乡村建设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舟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7月19日


(联系人:方丹妮,联系电话:8176725)


         舟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对市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7号议案的复函.of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