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舟山市人民政府>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公共安全管理> 环境保护> 环境污染防治>
舟山市“五水共治”工作动态2023年第16期
发布日期: 2023- 08- 18    来源: 市生态环境局    访问次数:     字号:[ ]

本期导读

▲ 我市举行“打好‘五水共治’工作攻坚深化战、巩固提升战”新闻发布会

▲ 我市上线水灾害防御数字化平台 精准研判防汛形势

▲ 定海区“拍照留印”推动“找寻查挖”专项行动提质增效

▲ 嵊泗县创新近海海域污染治理模式 织密筑牢美丽海湾生态“防护网”

▲ 简讯一则






我市举行“打好‘五水共治’工作

攻坚深化战、巩固提升战”新闻发布会


8月4日上午,我市举行舟山市“五水共治”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我市“五水共治”工作总体情况和取得成效。市治水办常务副主任、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冯敏刚,市治水办专职副主任、市生态环境局四级调研员朱洪兴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问题。

今年“五水共治”工作主要目标为:全市水环境质量全面巩固提升,水生态健康有效改善;确保临城河国控断面水质达到考核要求;6个省控以上断面达到或优于III类水质比例达到83.3%;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城乡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重点推进落实总投资为14.52亿元的“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等9个方面61个项目。

此外,今年我市还将高质量建设省级美丽河湖2条、水美乡镇2个,完成中小河流综合治理6公里;实施10条以上河道提升改造,完成河湖生态缓冲带修复12公里;高标准完成1个省级标杆示范工业园区、5个标杆镇(街道)建设;全力推进“五水智治”数字化治水平台建设,继续实施全市150公里的48条重点河道无人船走航水质监测项目。

下一步,我市将加快编制实施《舟山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计划(2023-2025年)》,统筹实施定海干石览三江片区与定海工业园区的污水协同处置,优化新城、普陀、高新区等中部片区污水处理设施布局;加快推进污水管网新改造工程,提高再生水利用率;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能力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健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收运处理体系,强化危险废物全过程管理;优化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机制,全面完成“五水智治”数字化建设。

力争到2025年,省控以上断面达到或优于III类水质比例在83.3%以上,国控河流入海断面稳定达标,县级以上城市防洪达标率在95%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在98%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和出水水质达标率达到95%,单位GDP用水量较2020年降低14%;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在33%以上;加强船舶港口水污染防治,主要港口和中心渔港的污水及垃圾收集处置率达到100%。               

(市生态环境局)




我市上线水灾害防御数字化平台 精准研判防汛形势


目前,舟山市水灾害防御数字化平台正式上线投入试运行,通过搭建可视化大屏,全面掌握全市水库山塘、海塘等水利工程的“健康状况”,汇集展示水情雨情、气象预报、形势研判、物资储备、救援队伍、避灾场所等重要防汛信息,塑造水灾害防御应用场景,提升洪涝灾害研判及应急救援信息化水平。

一、动态汇集隐患信息,形成风险一张图。通过水利工程测绘以及历年水旱灾害风险普查等项目,获取水利工程基础信息,并结合日常巡查动态标绘水库、水闸、堤防(海塘)等工程隐患,生成专题页面,构建全市防汛隐患“作战图”。同时,建立风险研判信息共享机制,将平台上的工程隐患、泄洪预警、海塘预警等生成风险提示单,横向与应急、自然资源、气象、城管等跨行业部门,纵向与县(区)、乡镇(街道)共享,实现多层级多部门协同作战。

二、开展纳雨能力分析,溢洪预警提前报。我市的水库众多,且库容普遍较小,在强降雨情况下易发生泄洪甚至溢洪,对水利工程本身及下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该平台可自动开展纳雨能力分析,根据库区降雨实况、台风移动路径和下游承洪能力,实时计算水库可纳雨量,提前研判溢洪风险,迅速做出风险研判和预测预警。

三、梳理海塘防潮隐患,风暴潮分级预警。作为海岛特色型城市,长期受风暴潮影响,海塘对区域防洪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该平台根据海塘的工程特性及隐患整改情况,结合台风路径、实时水雨情和风暴潮预报,建立海塘风险预警机制,形成海塘风险三色预警,实现全过程风险评估和管控,有助于相关责任人及时掌握海塘安全状况采取有效措施,为海塘周边居民及时避险转移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撑,对提升防潮科学决策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市水利局)




定海区“拍照留印” 推动“找寻查挖”专项行动提质增效


定海区以治水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为抓手,坚持以问题、目标为导向,持续开展“找寻查挖”专项行动。

一是开展全域排查,消除涉水隐患。围绕问题大排查、大整治,以区县互查、镇(街道)自查等方式,直击治水工作弱点,重点关注河道排水口晴天出水、水体黑臭等现象,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拍照取证,确保有据可循。累计出动排查人员150人次,排查乡镇街道11个,发现问题272个,并实施一点一策治理,从源头上解决水环境污染问题。

二、构建闭环机制,优化治水体系。积极构建“治理责任”“问题销号”“长效管控”三大闭环机制。成立工作专班,每月召开工作例会,通报治理进度;针对涉水问题,以交办单的形式明确责任人和作战时间,形成“督办-整改-反馈-销号”的闭环机制;运用“数字设备实时监测+属地负责人定期巡查”的方式,规范属地管网建设和排水行为。分管副区长不定期带队督查暗访,检查问题整改情况,确保整改工作稳步推进。

三、强化治水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电视、互联网、自媒体等平台,将实地走访收集到的影像资料,做成专项行动正反面报道,曝光负面典型,刊发一批整改优秀案例,提升“五水共治”工作知晓度,营造全民护水良好氛围。

(定海区治水办)




嵊泗县创新近海海域污染治理模式 织密筑牢美丽海湾生态“防护网”


近年来,嵊泗县积极推进海洋环境治理新模式,结合县域实际,创新深化“海上环卫”体制机制,明确全域“两面一线”管理职责,形成常态化长效管理制度,助力嵊泗县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入“快车道”。

一、创新体制机制,树好“海上环卫”航船舵。结合县域实际印发《嵊泗县近岸海域“两面一线”污染整治行动方案》,协同联动八大责任单位、七个乡镇属地参与,进一步形成一体化运行机制。建立乡镇、村社区二级包干制度,落实网格化管理。县治水办督查组定期通报考核结果,对各乡镇工作情况进行考核晾晒,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二、发扬优势特色,立好“两面一线”风向标。各乡镇根据本地实际,自上而下全面落实落细“两面一线”污染整治责任体系,形成各具属地特色的海洋环境治理样板。菜园镇采用保洁外包常态化形式,安排专项资金24万元,外包8个沙滩;嵊山镇针对渔港内的海漂垃圾,每年投入40余万元用于对废品站回收塑料瓶和啤酒瓶的补贴,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枸杞乡将沙滩保洁、海漂垃圾处理等职责,全部纳入市政公司管理范畴,严格落实体制机制,做到日产日清、责任到人。

三、聚焦治理成果,打造“美丽海湾”金名片。自“两面一线”污染整治行动实施以来,有效治理了岸滩和近海海洋垃圾,目前,各乡镇海漂垃圾打捞、湾滩问题巡查、湾滩垃圾清运“三支队伍”总人数达225人,共计配备海漂垃圾打捞船11艘,垃圾清运车12辆,巡滩无人机2架。2023年上半年,各乡镇共出动巡护保洁人员3655余次,海漂垃圾巡查打捞区域面积214.59平方千米,全县共清理处置海漂垃圾超3000立方,其中清理塑料垃圾69吨,进一步维护了海洋生态环境。

(嵊泗县治水办)




简讯一则


增殖放流1.7亿余尾,岱山县圆满完成今年增殖放流任务。为更好地保护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生物多样化,8月16日上午,岱山县完成了今年最后一次增殖放流,至此,岱山县今年增殖放流任务圆满结束。今年以来,岱山县共计耗资400万元,放流大黄鱼、三疣梭子蟹 、半滑舌鳎、黑鲷、海蜇、曼式无针乌贼等6个苗种1.73亿尾。完成增殖放流后,县海洋与渔业部门将加大海上巡查执法力度,确保增殖放流成效。

(岱山县治水办)